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千秋心缘

查看: 1688|回复: 0

2016年107期:草木萧疏、:家徒四壁、兵不厌作

[复制链接]

1843

主题

6745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19096
金钱
70478
贡献
18728
发表于 2016-9-16 11: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句,“兵不厌作”疑是笔误)【成语】 草木萧疏
【拼音】 cǎo mù xiāo shū  
【解释】 草木:大自然的植物。萧疏:稀落、飘零。全句形容:花草树木都已枯萎凋谢的深秋景象。
【出处】 《晋祠》 “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例句】 九月黄花满山,小径幽香远,可是一夜秋风无情雨,草木萧疏,叶飘零,秋风杂秋雨,香径满泥泞。游山玩水没心情!
【近义】 百花凋零
【反义】 草木繁荣
——————————————————————
【成语】 家徒四壁
【拼音】 jiā tú sì bì
【解释】 家徒四壁:家里空空如也,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的家庭。
【出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例句】 富家千金卓文君,不愧是一个有骨气奇女子,她与司马回到成都之后,面对家徒四壁的
,她毫不犹豫地回临邛老家开酒舫,自己当垆卖酒。”
【近义】 身无分文、家徒四壁、一贫如洗
【反义】 腰缠万贯、万贯家私、堆金积玉
【典故】 西汉文人司马相如和富家女卓文君,一个是被临邛县令奉为上宾的才子,风流倜傥,既
有很好的文学素养,又精通音律。一个是新寡闲居的红粉佳人。
    一天司马去参加卓王孙这个大富豪的宴会。从在卓家大堂上弹唱那首著名的《凤求凰》:“
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开始。曲中直率、大胆、热烈的措辞,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之后俩人一见倾心,常诗来词往相唱和,不久双双约定私奔。当夜,卓文君收拾细软走出家门,与早已等在门外的司马相如会合,从而开始演驿生命中最美丽的故事。
    文君与司马回成都之后,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地,她毫不犹豫地回临邛老家开酒舫,自己当垆
卖酒,文君坐柜台打酒,相如穿上围裙,端酒送菜,洗碗刷碟子。日子虽然清苦,但两口子相敬如宾,过得和和气气。正当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沈浸在甜蜜的新婚日子里,卓王孙却暴跳如雷,发誓不给文君钱财,但这并不影响她俩的爱情。
——————————————
【成语】 兵不厌诈 (原句,“兵不厌作”疑是笔误)
【拼音】 bīng bù yàn zhà
【解释】 兵:军队里的战士。不:否定。厌:恶也。嫌恶。诈:欺骗。全句形容: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出处】 《韩非子·难一》:“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
【例句】 打仗就是要战胜敌人,对敌人不能讲信用,兵不厌诈,敌人越骂我们狡猾,就越说明我们的智力高超。
【近义】 兵不厌权
【反义】 先礼后兵
【典故】 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第二年春天,晋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国曹国和卫国,要他们与楚国绝交,才让他们复国。楚国被激怒了,撤掉对宋国的包围,来和晋国交战。两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对阵。

    晋文公重耳做公子时,受后母迫害,逃到楚国,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问重耳以后如何报答,重耳说:“美女、绸缎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给您什么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国执政,万一遇到两国发生战争,我就撤退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楚国还不能谅解,双方再交手。”,为了实现当年的诺言,晋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国大将子玉率领楚军紧逼不舍。
    当时,楚国联合了陈、蔡等国,兵力强;晋国联合了齐、宋等国,兵力弱。应该怎样作战呢?晋文公的舅舅子犯说:“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对于注意礼仪的君子,应当多讲忠诚和信用,取得对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战阵之间,不妨多用欺诈的手段迷惑对方。你可以采取欺骗敌军的办法。”,晋文公听从了子犯的策略,首先击溃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然后主力假装撤退,引诱楚军左翼追赶,再以伏兵夹击。楚军左翼大败,中军也被迫撤退。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城濮之战。晋国取胜后,与齐、鲁、宋、郑、蔡、莒、卫等国会盟,成为诸侯霸主。
【千秋整编】
首发:千秋心缘网站:
http://www.qqxy99.com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 桂ICP备14002192号 )

千秋心缘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5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