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千秋心缘

查看: 1548|回复: 0

转:浅谈格律诗中格律与诗的辩证关系

[复制链接]

1844

主题

6746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19100
金钱
70529
贡献
18732
发表于 2017-3-19 10: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谈格律诗中格律与诗的辩证关系

李广辉

与一些诗友交流格律诗的创作体会时,常常听到这样的感叹:“格律诗真难写,殚思竭虑凑成一首,结果一不小心就犯忌,什么挤韵、连韵,撞韵、孤平、失粘、三平切脚、四平头、六平头等等,真的是下笔艰难哦!”对此,我深有同感。开始学写格律诗时,也被各种各样的格律要求绑住了手脚,写出来的句子每每捉襟见肘,熬是笑人。后来,与人交流多了,也就慢慢悟出点道理来。今晚,借聚贤庄这个平台,从三个方面谈谈个人对格律诗的粗浅认识,所谈内容皆是个人的心得体会,一己之言,或对或错,都请群中各位老师包容,并提出批评指正!在此,先感谢理野老师给我这样一次班门弄斧的机会,也感谢聚贤庄这个温馨的诗词平台,更感谢群中各位老师一直以来对我的鼓励与帮助!

一、正确认识格律诗中“格律”与“诗”的关系。
  诗是文学百花园中最为鲜艳的一枝奇葩,是缪斯琴弦上最动听的一个音符,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代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格律,是指一系列中国古代诗歌独有的,在创作时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应遵守的准则。中国古代近体诗、词在格律上要求严格,其他如古体诗、现代诗歌、欧化诗歌等没有确定的、严格的格律要求。
  从上面的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格律诗是诗的一种,诗是本质,格律是对这种文学形式进行规范化的要求,使之有别于其他诗歌体裁。所以,在格律诗中,格律是规则,诗意才是灵魂。由此,本人认为,在创作格律诗时,最先要考虑的是诗意,是诗所要表达的内容或所要抒发的情感,其次考虑要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手法,选取什么样的意象来缔造意境,最后才考虑格律方面的规范要求。当然,既然是格律诗,就必须遵守一定的格律准则,要不就不叫格律诗了。而这准则是为了使格律诗更具音乐美和韵律美,使其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二、从“拗救”谈个人对格律诗格律要求的见解
  在格律诗创作中,押韵方面的争论相对较少,观点也容易统一,借韵、连韵、撞韵、挤韵、转韵等问题都普遍为人所接受了。而平仄要求方面,争论的内容就比较多,可谓见仁见智。不论是五言格律诗还是七言格律诗,都有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仄起仄收等基本格式,这些基本格式实际上也就是标准格式。但为了避免出现孤平等犯大忌的句子,或者用字用词与格律产生了取舍两难的选择时,某些句子也可以遵照一定的法则进行变化,这就要看写诗者的文字功底如何了。其实,现代诗友们一直在研究和争论的格律要求,都是从前人作品中总结出来的,然后发现一般规则中往往会出现特殊的现象,于是从一般规则中寻求个别调整变更的方法或规律,最后才总结出这么多的格律要求。格律诗从唐代发展到今天,格律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人为的禁忌越来 越多。所以让许多初学者无从下手,望格律而止步。在格律诗的基本格式中,本来只有“平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基本句式,但唐人的诸多格律诗作和试帖诗中,大量出现“平平仄平仄”和“仄仄平平仄平仄”的句式,所以这种句式变化也成为格律诗所允许的一种特定平仄格式。如杜甫《月夜》中的“遥怜小儿女”,杜荀鹤《山中寡妇》中的“任是深山更深处”等等。这种特殊格式的特点是:五言句三四位置两字互换,七言句五六位置两字互换,但互换后五言句第一字和七言句第三字必须用平声字,不再是可平可仄。由此可见,格律并不是一成不变、铁板一块的,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变化的。当然,这种变化不是随心所欲的,也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

    说到平仄的变化,自然就要谈到拗救。所谓拗救,实际上就是发现诗句孤平了或某些字出律了,进而寻找一种自圆其说的补救措施罢了。大家都知道,拗救有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两种形式,对句自救是为了救孤平,拗救后按“一三五不论”的基本法则来衡量,还是可以接受的。但对句相救之后,某些句子实际上是出律的。关于拗救,许多诗友都深究过,我也无须在此多言。我曾与一朋友交流过,他的观点我非常认同,现将论论内容简列于下,也聊以表达我的个人观点:
  我:“老兄对格律诗中的拗救有何看法?”
  朋友:“我写格律诗是从来不用拗救的。”
  我:“哇!口气这么大!”
  朋友:“错!我不是夜郎,你在写时不要出现孤平等犯忌,就不用拗救。本句自救是一句有病,而对句相救却弄成两句都有病了。”
  我:“但万一出现了呢?”
  朋友:“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你可以换用其他的字词。能防住感冒你就不用去找医生。”
  我:“谁能保证不感冒?”
  朋友:“多锻炼。驾驭文字的水平跟上了,就不用自救。我写出来的所谓诗一般都符合基本格式,所以我不用去折腾其他的事情。”
  不认识我这位朋友的人,听了这席对话,一定会以为我这位朋友像现实中某些人一样,狂妄而不知肤浅,夜郎而不知天地之大,其实不然,他幽默而谦虚,常说他自己根本不懂诗,只是在用文字记录对生活的感受和记录走过的轨迹。

三、创作格律诗的体会
  当初学习写作格律诗时,也曾陷入常见的误区,认为格律应该放在首位,没有格律就没有诗。在认识了格律诗是诗而不是格律之后,少走了很多弯路,思维的空间也变得更加开阔了。格律与诗的有机结合,产生高质量的格律诗,这其中,文字功底是第一要素。常常见到一些诗友,把格律放在首位,为了符合格律而生造词语或强行凑韵,写出一些佶屈聱牙的句子,读起来拗口而不知所云,就是没有先打下文字基础而死抱格律所致。有人说过格律也是一种意境,我赞同这种观点,但格律毕竟不能取代诗。诗是用文字来重现生活和抒发情感的,只有文字才能完成这个使命,所以文字功底是写诗的第一要素。前面提到过的那位朋友曾说过:“没有诗骨和灵魂的诗只是僵诗,心中无格律而诗中有格律是我们应该致力以求的境界。有些人写的诗看起来很严谨,很华丽,但那只是在堆砌文字的积木而已,这些诗让人读了一遍就不想再读第二遍,但许多千古传诵的诗作,那真是百读不厌。”的确,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淡得如同一杯纯净水,孺妇皆可读,但他却当之无愧是中国山水田园诗人中的佼佼者。所以我认为,创作格律诗,必须先过好文字关,在获得丰厚的文化积淀和高超的文字裁剪能力之后,再掌握格律诗的写作技巧,先按格律诗的基本格式去写,熟练之后再探究其他的诗艺,会少走很多弯路,诗作水平的进步也自然更快。这就如一个人的身体若健壮,杂病就少了,高超的文字能力可以从容化解格律上出现的一些问题。
    还有一点,就是当诗句出现格律与诗意矛盾时,如何取舍?我的观点是:愚者伤诗而不伤格律,智者不拘泥于格律,伤格律而不伤诗。试举一例: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是这样写的: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若从死板的格律角度来评价,李诗仙首句三平尾,第二句严重拗了。但仔细试想一下,这两句根本没有其他文字上的变更方式,就只能这样写。李白与朋友对饮时,地点是在山中,身旁开着许多知名或不知名的野花,这些花通称为山花,换用其他任何字都不恰当。两人对饮就是一杯一杯复一杯,没有其他的情形了。曾经看过有人从格律上对这两句诗进行圆说,说李诗仙动用了什么什么的技巧,那只是增加笑料罢了。李白的诗大多为古诗手法,狂放而洒脱。若用现在的格律观去看李白的诗,则失粘、拗句、三平调等毛病比比皆是。李白几乎不写七言律诗,现存诗作中规范的七律如凤毛麟角,但在唐代浩瀚的诗歌天空中,他却是最耀眼的一颗明星。诗仙之诗,并非以格律取胜,而是以意境、诗骨与灵魂征服唐朝,也征服历史。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李白与朋友对饮时的情形,也可以感受他举起酒杯时这首七言绝句脱口而出的情景,没有任何雕饰,但美得让你醉上三天三夜。此诗表现了一种随心所欲、恣情纵饮、不拘礼节的态度,展现出一个具有高度个性化、超凡脱俗的艺术形象。所以说,格律诗,诗意为第一,技巧为第二,格律再次之,既要重格律又不能拘泥于格律。
  以上是个人对格律诗的一些粗浅看法,之所谓道理人人会说,但真正能够做到的又有几人?许多事情我也是无法做到的,但既然喜欢上这种文字,我便会努力学习,以期能有所进步。


李广辉,生于一九六六年。广东省潮州市铁马货运中心董事长,文学爱好者。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业余文学创作,笔耕不辍,痴情不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 桂ICP备14002192号 )

千秋心缘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5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