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注册 找回密码

千秋心缘

查看: 6935|回复: 8

编录:吟咏广西平南(古八景)的诗歌

[复制链接]

1842

主题

6744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19092
金钱
70423
贡献
18724
发表于 2015-9-29 17: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吟咏平南古八景的诗歌

     州县必有八景或十景,这是封建时代不成文规定,明清时代尤其如此,没有这个数字便好像过不去,于是有些本来不是什么景色的景色也被凑上了。平南当然也不能免俗,也有八景,即畅岩怀古、阆石钟英、蛇岗挹翠、燕子巢云、乌江清浊、渌水灵渊、将军古渡、鱼洲瑞雁。
    畅岩怀古:一景,重在“怀古”二字,它是北宋大理学家程颢、程颐少年时代在这里读过书的地方。
    阆石钟英:一景则以人为主,它是梁嵩少年读书之所,天地钟灵才出了这么一个状元。
    蛇岗挹翠:指的是县城附近的一座小山岗,从前林木苍翠,景色宜人,是县城绅民游乐的好去处。
    燕子巢云:一景现在是没有了影踪,它在离县城不远的西江岸畔,一尊状似飞燕的石头耸立水边,上面还有燕子在做巢,“巢云”不过夸饰之词。
   乌江清浊:的景色我也见过,五六月间红水河大量浊水充溢西江时,倘若乌江此时流出的水还是清的,在两江交汇处便构成清浊交叉的景色,它与成语“泾渭分明”所说相似,可以演绎出一点做人的意义。
   渌水灵渊:在大成乡联石村,是一个天然大泉眼,现在泉边的树木少了,这景色便失去了魅力。
   将军古渡:现在只剩下一个并不太险急的将军滩,在县城对岸不远处,相传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征交趾时,大军曾在这里渡河。
   鱼洲瑞雁:这景色要秋冬时节江水下退后才能见到,它在县城前面西江河段中,由一个像游鱼状的沙洲和停在洲边的雁群构成。   
  咏平南古八景的诗歌,现在知道最早的要数北宋姚嗣宗的《游畅岩》,诗共两首,一首五律,一首七绝,他在北宋皇佑年间(1049—1054)在龚州任知州,从资料和诗歌内容来看,他任龚州知州是在程珦之后,是先任浔州知州后调任龚州的,那时的畅岩山未知是否已经列为平南八景。   

  
咏畅岩(七绝 )  
寒谷常留九秋气,畅岩别是一壶天。   
清风不断名犹在,还继宣尼出圣贤。

游畅岩   (五律)   
石作房偏邃,水随人意流;   
两岩常溅雨,五月更惊秋;   
景媚多幽趣,心闲任意游;   
山翁能醉客,何事不重投。
  

  
  第一首七绝牵涉的事就多些,壶天,是道家的传说故事,有得道的人悬一大壶,里面就有一个神仙世界,这里套用它无非是说畅岩岩洞幽深,景物多变。一千年前的畅岩附近应是古木茂密,沼泽遍布,地下河水汩汩流淌的地方,姚嗣宗的诗不断提到畅岩一年四季的清凉秋意,就可想见那时与现在的不同。这首诗的第三第四句指的是什么,说来话就长:程珦与姚嗣宗同是北宋仁宗皇祐年间任龚州知州,一先一后,宋仁宗皇祐这个年号总共只有五年,


    第二首五律,前四句只是写景,石洞深邃,地下河水在洞中流淌,洞顶常有水珠飞溅下来,虽在五月犹似秋天。后面四句写景抒情,既然这里景色迷人又多幽趣,官场的事又不太在心,随时都可以到此一游,更何况这里的山翁(说是村翁或许更确切)那么热情淳厚,请你喝酒,我为什么不常来呢。诗句看似一般,也没多大深意,但正是这平白无奇的诗,反映出一位州官淡泊疏懒,喜欢陶醉于大自然的心境。诗句流畅,朴素清新,非老练之笔,不能成此佳作。   
  

  程  珦做了两年。程珦任龚州知州时,两个儿子程颢、程颐也跟着父亲来到龚州,在畅岩山的岩洞里读书,来给程氏兄弟讲学的是周敦颐,那时他才30岁左右,任湖南郴州桂阳县令,在理学研究方面已有很高成就。程珦是在湖南做官时就认识周敦颐的,那时程珦担任湖南虔州(今赣州)的兴国县令,兼任南安军(军是当时一种行政区划名称)通判,而周敦颐在他的下属机关任司理参军职,程珦独具慧眼,在稠人广众中看出周敦颐是个人才,于是叫两个儿子拜他为师,跟他学理学。后来程珦调任龚州知州,周敦颐已升任桂阳县令,先后到浔州、龚州等地讲学。那时的程颢、程颐虽然只有十七八岁,在理学领域跟老师一样已有了一定名声。程氏父子走后,姚嗣宗接任龚州知州,游畅岩时就已意识到,不久前在这里讲学和读书的周程三人,将来都是圣贤一类人物。孔子字仲尼,曾被后来的皇帝封过做文宣王,诗中说的“宣尼”指的就是孔子。姚嗣宗果然没有说错。周敦颐(号濂溪)后来成为中国理学的鼻祖,很多人只读过他的《爱莲说》,而对他的哲学著作不甚了解。程颢、程颐回到老家河南,在洛阳讲学数十年,弟子满天下,有名的“程门立雪”这个典故,说的就是程颐的学生年已40的杨时,有一回去拜访老师时,见老师正在打盹,在门外等候,等到程颐睁眼醒来,门外雪已一尺多深。这是中国人尊师的典范。由于理学大师们曾在畅岩山讲学读书,畅岩山便因此出了名,也推动平南人读书求上进的风气,畅岩山也成了名胜古迹,为历代士绅所吟咏。   
  咏畅岩的诗流传下来不下百首,明户部尚书平南人张廷纶的《咏畅岩山》,也值得欣赏。
咏畅岩山   
二程夫子此藏修,学道渊源继鲁邹。   
云锁岩扉闲岁月,草迷石径自春秋。   
泉流似觉书声在,苔印犹疑墨迹留。   
信是高山真可仰,令人千载慕徽猷。
   

  开头先说明畅岩山曾是程颢、程颐少年时代潜心学理学的地方,这种学习精神是从孔子孟子那里继承来的。鲁国是孔子的故乡,邹县是孟子的家乡,鲁邹便成了孔孟的代称。“云锁岩扉”和“草迷石径”写眼前景物,“云锁岩扉”是个艺术环境,畅岩山不外几十米高。最后两句说对前贤的仰慕之情,二程于公元11世纪中期在畅岩读书,到明代张廷纶中进士时,即15世纪60年代,已经历了四百年时间,理学作为一门哲学,创立于北宋,经南宋朱熹加以充实发展,已成为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朱熹对《四书》的注释,是明清时代科举考试士子答卷时的重要依据,因此周程三人和朱熹的地位甚高,张廷纶引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样的警句来赞美三人,说他们是当时知识界“徽猷”,即德行最高的人。   
  咏“鱼洲瑞雁”最有人文价值的诗是明末袁崇焕的五律《游雁洲》。   

游雁洲   
雁信连宵至,洲边与往还。   
阵遥鹏欲化,队整鹭同班。   
烟水家何在,风云影未闲。   
登科闻有兆,愧我独缘悭。   

  这首诗前面有序云:平南县治前河中常有雁,邑人以雁多少为科名征。诗的后面有自注:予居平南,初应童子试,被人讦,今改籍藤县,故云。这个序说明雁洲的位置,每年雁落鱼洲多少可以作为士子参加科举考试中举人数多少的征兆。袁崇焕作这《游雁洲》诗便是想抒发自己在这个问题的感受,诗后的注释说明他参加童子试被人家攻击诬陷,没有被录取,但被别人攻讦些什么,这当然是个谜,他这首诗就增加了这个游鱼洲的人文色彩。游鱼洲需有鸿雁停留在水边景色才生动,停留的雁多少又与平南人才出路有关联,这风景就更有意义,与名人沾上了边意义就更大。袁崇焕曾做过明末兵部尚书,统领河北、山东军队抗击清兵,多疑的崇祯帝中了敌人的反奸计,使袁崇焕以叛谋罪被处以磔刑,到乾隆时才得以平反昭雪。袁崇焕有过这段不平凡历史,他的籍贯问题又有争议,这首《游雁洲》便常被人引来作为他原是平南籍人的有力证明。袁崇焕县试落第,又怀疑别人诬害自己,郁郁不乐才写这首诗。诗的开头四句写落到鱼洲的雁甚多,连宵而至,在洲边栖息。高飞的雁阵似有化作大鹏之势,飞行有序就似鸥鹭一般。“烟水家何在”句,是少年作赋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模式,他的家就在不远。后面那句似是说人生风云际会,将来或有一番世界也未可知,但眼前就已得到消息,自己并没有被录取为秀才。不是说雁兆科举名吗,现在既然雁洲的落雁这么多,为什么我偏又落榜呢。   
  咏鱼洲瑞雁的诗很多,下面介绍一首是外地人写的,作者郑大经,山阴人,山阴就是现在的浙江绍兴。

咏鱼洲瑞雁   
山高水落见游鱼,一带平沙雁卜居。   
窥影喜来天上字,闻声疑到日边书。   
三冬雪月心同壮,万里云雷志岂虚。   
剩有昔人题塔事,愿为佳兆劝公车。

  第一句说游鱼洲出现的季节特点,是在“山高水落”的秋冬时节。“山高”一词只起衬托作用,是从苏轼的《后赤壁赋》那句“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化来的。第二句写出这所谓游鱼洲只是“一带平沙”而已,远来的鸿雁就“卜居”于此,卜居,选择住所之意。第三句说雁飞有序,成一字形或人字形。第四句说古有鸿雁传书之说,闻雁声想到寄给远方亲人的书信,未知他们收到没有。第五六句借景抒情,寒冬时节鸿雁从北方飞到南方,万里之遥不辞劳苦,我的心志也应和他们一样。最后两句说到正题,长安有大雁塔,唐代有新中进士在大雁塔题名的事,平南人的“雁兆科名”说法,大概便从这里得来。诗中“剩有昔人题塔事”便是指“雁塔题名”的典故,既然有这种说法,我也祝愿平南的读书人多加努力,大家都赴京应考,争得金榜题名。汉代曾用公家的车接送赴京考试的举人,后来“公车”便成为举人赴京考试的代称。   
  下面是麦宜辑的《鱼洲瑞雁诗》。

鱼洲瑞雁诗   
芳菲莎草古鱼矶,秋老征鸿带雪飞。   
北塞乡心空倍切,南天客梦每多违。   
联吟烟水诗偏壮,共宿芦花月正微。   
自是题名先有兆,龚阳景物未全非。   

  麦宜辑是平南人,乾隆时代秀才,曾做过平乐县训导,一名管教育的小官。就是这样的小官秀才是没有资格做的,麦宜辑可能后来还等得了一个贡生的名位。这首诗意境较美,但这意境是作者以鸿雁为题意,通过想象发挥出来,与鱼洲实景并不完全相符。单说芦苇,鱼洲上面就没有这东西,莎草其实是苔藓。诗的大意是,鱼洲是个长满芳草之地,秋深时节鸿雁飞来停落在那里,鸿雁啊,你来到南方并非事事如意,但想念北国也白费心机。诗人们吟咏鱼洲的诗句多壮美,月色迷濛中雁群在洲边栖息。有这么多鸿雁在这里停留,是“雁塔题名”的好征兆,龚州的景物也实在有意思。龚阳,龚州的别称。   
  “阆石钟英”,是梁嵩状元读书的岩洞,山色甚美,但它离县城太远了,从前交通不便,要翻过一座大山才能进到那里去,所以那些文人写阆石钟英的诗多凭想象吟出。平南人王佐的《游状元岩》还算过得去。王佐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进士,那年正是平南武城书院建成开课的第一年,他中进士列为当年平南教育盛事,他到过云南文山县做过一任知县,以后回到平南一直在武城书院任教。

游状元岩   
秀甲龚南城,遥青一阆山。   
峰峦云外见,屏障雾中环。   
径绝离尘处,人传仰止间。   
扶舆怡淑气,那得不重攀。   

  起句一般,龚南、龚阳都是当时平南的代称,就像我们今日称广西为八桂一样。遥青一阆山,这是远处所见。云外见,雾中环,无非说其高。径绝离尘,写山不但高而且险峻。就在这高山峭壁的岩洞中,大家景仰的状元梁嵩就曾在那里苦读诗书。看来王佐是坐轿来观看山色的,舆,兜轿。他坐在兜轿上呼吸着山间清新的空气(淑气),多么怡然自得,以后还得重来呢。   
  咏将军古渡或将军滩的诗也不少,这个将军滩在县城对岸不远处的江边,住在县城临江街道的人,从前深夜人静时常可听到潺潺的滩声,经过多次开凿后,这滩声现在是听不到了。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交趾郡女子征侧、征贰两姐妹起兵反朝廷,自称为王,合浦等地的所谓“俚人”一齐响应。第二年汉光武帝拜马援为伏波将军,领兵南征,相传大军曾在平南县城不远处渡江南下,公元43年,平定叛乱后马援大军也从平南县城附近渡江北归。当时平南还没有建县,属苍梧郡的猛陵县辖地,所谓平南县城附近是就后来的地名而言。马援南征时,渡河的地方很多,南方各地都有伏波滩、将军滩,也有伏波庙和将军庙,平南的将军滩附近从前也有将军庙,过往船只常有烧香向将军庙遥拜的。平南的将军滩不但附会了这个名称,还加进了不少传说,说是大军在这里渡河时曾遗下一只一丈大的铜锅。除传说外,有关马援征蛮的史事也不少,《后汉书·马援传》上说,马援在交趾得一铜鼓,后把这铜鼓铸为马式,马式,很可能便是马的模型,史书上说马援很喜欢马。还说马援南征时,因南方潮湿北人不习惯,容易得水湿病,吃薏苡(俗称薏米)即愈, 北归时马援因南方薏苡比北方大粒,便装满一小车回去,以便作种子之用。他死后,嫉妒他功业的政敌便造谣说,马援从交趾运一车珍珠和文犀(雕刻花纹的犀牛角)回来,皇帝从来就喜欢听信谗言,后来不知经过多少忠良辩解,才得以昭雪。铜锅、马式,还有“薏苡明珠”冤案,这些典故、传说,都在咏将军滩的诗中被用上了。先来看一首明代谭  珪写的《咏将军古渡》。

咏将军古渡   
何年铁骑此经过,闻道将军马伏波。   
云暗浅滩迷画戟,月明深濑覆铜锅。   
汪洋水色威名壮,嘹亮滩声战气多。   
今古交南遗爱在,独嗟薏苡谤如何。

  谭珪在明弘治年间(1488—1505)任平南知县,籍贯、出身不详。看过上面有关介绍对这首诗就不难理解,诗中虚拟成分较多,第三、四句说,阴雨天在沙滩上还好似看到伏波将军遗下的画戟,月色朦胧的晚上,也好似看见滩上覆盖着大军留下的大铜锅。史书上说马援胜利班师时,沿途“辄为郡县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本诗第七句“今古交南遗爱在”,说的便是这个历史事实。“交南”,即交州南部,交州郡为东汉所设置,郡治在今苍梧。最后一句是作者对马援因“薏苡”事被诬的叹息。再看另一首。
咏将军滩   
不知何年疏凿成,伏波偶渡遂留名。   
地缘人杰千秋重,滩为勋高一色清。   
王会久经图百粤,舆歌雅自说东京。   
滩头铜鼓应还在,知与交南柱并擎。   

  这首诗作者吕廷云,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任平南知县,距谭珪任平南知县时已有200年左右,相距时间这样长而诗歌内容却是差不多。第一至第四句写将军滩因伏波将军马援而留名千古。“王会久经图百粤”句,王会一词,意谓朝廷群臣议论,他们早有征服南方百粤的企图,南方归顺,天下一统,所以下句说“舆歌雅自说东京”,大家自然要赞颂东汉朝廷的英明。舆歌,大众赞颂。东京,指洛阳,东汉京城所在。最后两句是附会铜鼓的传说,马援留下在将军滩的东西,说是铜锅也好,铜鼓也好,反正是传说,“应还在”更是一种猜想,是诗的空灵意境。古书上还说马援征交趾胜利后,在交南立一个铜柱,以作为汉朝廷最南的疆界标志。诗的最后一句“知与交南柱并擎”,是说留在将军滩的铜鼓,与立在交南的铜柱,都是马援征交趾时的重要物件,都是胜利者和建功立业者的象征。   
  往下我们来读一读咏“蛇岗挹翠”这一景物的诗作。蛇岗又叫蛇黄岭,旧时传说在这座山岗上往深处挖掘,可以得到一种叫蛇黄石的东西,因而得名,近人因音近讹传作城隍岭。蛇黄石究竟是什么东西,有什么作用,未见有关记载。但从流传下来的诗文看来,根本就没人见过这种东西,纯属传说而已。如清乾隆年间平南知县李仲良的《咏蛇岗》就是这样说的,“高岗何矗矗,乃以蛇岗名,蛇黄掘不得,愁杀九珠民”。康熙年间客寓平南多年的广东士子严涤,在他的《蛇岗春》一诗中也有类似说法,“此地曾闻多异产,岭头消息近相违”。有没有蛇黄石不要紧,还是看咏风景的诗吧,请看玉星烛的诗。

蛇岗揽胜   
独揽蛇岗胜,岚风翠欲流。   
青峦横北郭,碧嶂护南楼。   
烟树连云密,山光带雨浮。   
四时多好景,不厌往来游。   

  玉星烛,广西扶绥人,清乾隆时任平南武城书院教席,是个很有学问的人。明清时代的蛇黄岭就是树木茂密,一片葱绿,这是从那个时代的诗歌看出来的,人们称它做挹翠山,挹(yì),原是舀取之意,这里作聚拢讲。玉星烛在这首诗中藏“挹翠”意思的就有好几句,“翠欲流”说翠色随岚风而动,“青峦”、“碧嶂”均指翠绿色的山岗。“横北郭”,是说挹翠山在城郭北面,“护南楼”是说市区楼房在山的南面。“烟树”、“山光”两句是从远处看蛇岗的景色。最后的意思是,蛇岗离县城这么近,又有这些好风景,我们不妨常来游览。   
  “乌江清浊”一景,在乌江与浔江交汇处,在县城沿江大街西段尽头处,从前乌江口秋冬水落时架有小木桥一座,是县城北通官成、思旺等地的要道,上世纪50年代,乌江水闸建成,闸面即为大路,小桥遂废。下面是张廷纶的《乌江揽胜》。

乌江揽胜   
乌江一带抱城低,观水应同泾渭齐。   
修禊莫嫌回北岸,濯缨须向小桥西。   
鱼潜潦水形难辨,鸟渡寒潭影不迷。   
此地应多垂钓客,沧浪今作武陵溪。   

  开头写乌江低下的地势,“一带”即“一衣带水”,谓河流狭小弯曲,但这里的河流两江交汇之处,河水有清浊之分,就似长安附近的泾水和渭水合流的情形。泾水浊,渭水清,泾水流入渭水,浊的仍浊,清的还清,这样就可以引申开去,比喻做人要是非分明,不能同流合污。第三、四句,说乌江可以作“修禊(xì)”和“濯缨”之所。古人于农历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游采兰,以驱除不祥,这种习俗称为修禊,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里就提到士大夫们在绍兴的兰亭进行这种活动的情形。濯缨,典出屈原的《渔父》,渔父认为屈原不懂圆滑,便摇船唱歌而去,他唱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意思是说,水清你就用它来洗帽带,水浊你就用它来洗脚板,做人呆板就会自讨苦吃。浔江的水往往浑浊,乌江的水往往清澈,你要洗你的帽带子就往桥西那边去,濯缨,当然是一种比喻,“濯缨须向小桥西”,暗指乌江的水清澈,这便是诗歌的含蓄所在。旧志上说乌江口有濯缨亭,位置大概便在“小桥西”。下面两句以“鱼潜潦水形难辨”的浊,来衬“鸟渡寒潭影不迷”的清,紧靠这一景色的清浊命题。最后两句写乌江宜垂钓,是清闲之所,这里的沧浪清波就似通往桃花源那条武陵溪一样的美。沧浪的“浪”读平声。   
  下面介绍的是咏“渌水灵渊”的诗歌。所选《澄碧神渊》一诗,作者李仲良,他是乾隆时代的平南知县。

澄碧神渊   
一泓澄碧净如油,活水源头僻更幽。   
定有蛟龙住元宅,那无云雨发灵湫。   
清摇野色含疏浪,翠弄轻光入细流。   
且喜东郊已沾足,神渊瓶罐不须偷。

  澄碧如油的一泓溪水,源头在清幽僻静的地方,点出灵渊所在,而且加以神化猜测,这样的泉眼一定住有蛟龙在里面,不然那来的云雨灵湫。湫,深谭。五、六两句写渌水潭景色,最后点出灵泉的作用在灌溉农田,稻田水满,谁还用那些瓶瓶罐罐来偷这泉水呢。末句在说明灵渊附近农家不愁干旱。这一句化用了张龙公《潭上诗》“瓶罐不容偷”句意。其实渌水灵渊这一景即使怎样的美,都不及它灌溉大片农田的实惠。张廷纶的《灵渊探景》就抓住这一点,从大处着眼,写出灵渊的意义所在,“遇旱信能祛酷暑,为霖端可兆丰年。”   
  文人和士大夫写诗当属雅事,弱女子有时也会有这样的雅兴,清代晚期平南大安罗明村黎家有女名倩,有诗才,她的《燕石巢云》大可一读。

燕石巢云   
嵯峨石势与云齐,燕子巢云旧品题。   
浪涨桃花如掠水,岸连芳草欲含泥。   
新阳有影翩翩舞,故垒多情并并栖。   
冒雨冲风心不转,双飞双宿水云西。

  落笔写燕石高耸入云之势,虽属夸张,读来却不觉别扭,“掠水”、“含泥”都是燕子的本能动作,与所在环境联系便成特色,翩翩舞,并并栖,突出燕子的可爱形象。最后两句写燕子的勇力和矫健,写燕子配偶的专一和相互的“恩爱”。全诗除开头两句外,其余六句均写燕子的各种动作,突出其活泼可爱的形象。在士大夫咏燕石的诸多诗中,大都要与乌衣巷那典故沾上边,发些议论和感慨,如张廷纶《游燕石有感》最后两句:王谢堂前栖不稳,托身高处傍岩扃。又谭珪的《咏小峦紫燕》最后两句也免不了这个俗套:世变却羞王谢宅,故依中砥障回潮。   
  清代平南举人彭昱尧,善诗文,他的《燕子石》则从另一角度去写。

燕子石   
龚江之浒燕子石,双双犹带红襟色。   
历尽春秋不记年,江花江草年年碧。   
黄叶秋风燕燕飞,至今尚见立苔矶。   
倘得生公来说法,点得头时破壁飞。

  彭昱尧这首诗是古风,不是律诗,构思不同之处是,把燕子栖息的石头形象说成像展翅欲飞的燕子,一至四句都是写这一壁像燕子的石头,位置、颜色、经历时间、周围环境。第五六句写真的燕子在像燕子的石壁旁边飞翔栖息。最后是想象和愿望,如果请得南北朝时代那位姓魏名道生的高僧来讲经,这壁石头便会受感化,点点头,破壁飞翔而去。这里用了“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典故,使诗意生动而富于想象。   
  玉星烛有一首《平南八景点题》,也选来一读,算是这一章结束。

平南八景点题   
叠翠蛇岗点缀明,白云闲锁燕巢轻。   
鱼洲孤系排鸿雁,乌水同流别浊清。   
日落畅岩红沁壁,花开阆石锦围城。   
将军已渡滩头月,一色灵渊透底泓。

  要一句诗就把一个景点的特色说得中肯,又要符合诗歌的格律,显然不是容易的事,看来这首总题诗大概有三句略近要求,那就是“叠翠蛇岗点缀明”,“乌水同流别浊清”,还有“一色灵渊透底泓”。这三句都有一语中的之妙。其他五景只能说是从某一角度提及而已,未能写出它的特色所在。

州县必有八景或十景,这是封建时代不成文规定,明清时代尤其如此,没有这个数字便好像过不去,于是有些本来不是什么景色的景色也被凑上了。平南当然也不能免俗,也有八景,即畅岩怀古、阆石钟英、蛇岗挹翠、燕子巢云、乌江清浊、渌水灵渊、将军古渡、鱼洲瑞雁。畅岩怀古一景,重在“怀古”二字,它是北宋大理学家程颢、程颐少年时代在这里读过书的地方。阆石钟英一景则以人为主,它是梁嵩少年读书之所,天地钟灵才出了这么一个状元。蛇岗挹翠指的是县城附近的一座小山岗,从前林木苍翠,景色宜人,是县城绅民游乐的好去处。燕子巢云一景现在是没有了影踪,它在离县城不远的西江岸畔,一尊状似飞燕的石头耸立水边,上面还有燕子在做巢,“巢云”不过夸饰之词。乌江清浊的景色我也见过,五六月间红水河大量浊水充溢西江时,倘若乌江此时流出的水还是清的,在两江交汇处便构成清浊交叉的景色,它与成语“泾渭分明”所说相似,可以演绎出一点做人的意义。渌水灵渊在大成乡联石村,是一个天然大泉眼,现在泉边的树木少了,这景色便失去了魅力。将军古渡,现在只剩下一个并不太险急的将军滩,在县城对岸不远处,相传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征交趾时,大军曾在这里渡河。最后是鱼洲瑞雁,这景色要秋冬时节江水下退后才能见到,它在县城前面西江河段中,由一个像游鱼状的沙洲和停在洲边的雁群构成。   
  咏平南古八景的诗歌,现在知道最早的要数北宋姚嗣宗的《游畅岩》,诗共两首,一首五律,一首七绝,他在北宋皇佑年间(1049—1054)在龚州任知州,从资料和诗歌内容来看,他任龚州知州是在程珦之后,是先任浔州知州后调任龚州的,那时的畅岩山未知是否已经列为平南八景。   

游畅岩   
五律   
石作房偏邃,水随人意流;   
两岩常溅雨,五月更惊秋;   
景媚多幽趣,心闲任意游;   
山翁能醉客,何事不重投。   

七绝   
寒谷常留九秋气,畅岩别是一壶天。   
清风不断名犹在,还继宣尼出圣贤。   

  第一首五律,前四句只是写景,石洞深邃,地下河水在洞中流淌,洞顶常有水珠飞溅下来,虽在五月犹似秋天。后面四句写景抒情,既然这里景色迷人又多幽趣,官场的事又不太在心,随时都可以到此一游,更何况这里的山翁(说是村翁或许更确切)那么热情淳厚,请你喝酒,我为什么不常来呢。诗句看似一般,也没多大深意,但正是这平白无奇的诗,反映出一位州官淡泊疏懒,喜欢陶醉于大自然的心境。诗句流畅,朴素清新,非老练之笔,不能成此佳作。   
  
  第二首七绝牵涉的事就多些,壶天,是道家的传说故事,有得道的人悬一大壶,里面就有一个神仙世界,这里套用它无非是说畅岩岩洞幽深,景物多变。一千年前的畅岩附近应是古木茂密,沼泽遍布,地下河水汩汩流淌的地方,姚嗣宗的诗不断提到畅岩一年四季的清凉秋意,就可想见那时与现在的不同。这首诗的第三第四句指的是什么,说来话就长:程珦与姚嗣宗同是北宋仁宗皇祐年间任龚州知州,一先一后,宋仁宗皇祐这个年号总共只有五年,

  程  珦做了两年。程珦任龚州知州时,两个儿子程颢、程颐也跟着父亲来到龚州,在畅岩山的岩洞里读书,来给程氏兄弟讲学的是周敦颐,那时他才30岁左右,任湖南郴州桂阳县令,在理学研究方面已有很高成就。程珦是在湖南做官时就认识周敦颐的,那时程珦担任湖南虔州(今赣州)的兴国县令,兼任南安军(军是当时一种行政区划名称)通判,而周敦颐在他的下属机关任司理参军职,程珦独具慧眼,在稠人广众中看出周敦颐是个人才,于是叫两个儿子拜他为师,跟他学理学。后来程珦调任龚州知州,周敦颐已升任桂阳县令,先后到浔州、龚州等地讲学。那时的程颢、程颐虽然只有十七八岁,在理学领域跟老师一样已有了一定名声。程氏父子走后,姚嗣宗接任龚州知州,游畅岩时就已意识到,不久前在这里讲学和读书的周程三人,将来都是圣贤一类人物。孔子字仲尼,曾被后来的皇帝封过做文宣王,诗中说的“宣尼”指的就是孔子。姚嗣宗果然没有说错。周敦颐(号濂溪)后来成为中国理学的鼻祖,很多人只读过他的《爱莲说》,而对他的哲学著作不甚了解。程颢、程颐回到老家河南,在洛阳讲学数十年,弟子满天下,有名的“程门立雪”这个典故,说的就是程颐的学生年已40的杨时,有一回去拜访老师时,见老师正在打盹,在门外等候,等到程颐睁眼醒来,门外雪已一尺多深。这是中国人尊师的典范。由于理学大师们曾在畅岩山讲学读书,畅岩山便因此出了名,也推动平南人读书求上进的风气,畅岩山也成了名胜古迹,为历代士绅所吟咏。   
  咏畅岩的诗流传下来不下百首,明户部尚书平南人张廷纶的《咏畅岩山》,也可一读。
咏畅岩山   
二程夫子此藏修,学道渊源继鲁邹。   
云锁岩扉闲岁月,草迷石径自春秋。   
泉流似觉书声在,苔印犹疑墨迹留。   
信是高山真可仰,令人千载慕徽猷。   

  开头先说明畅岩山曾是程颢、程颐少年时代潜心学理学的地方,这种学习精神是从孔子孟子那里继承来的。鲁国是孔子的故乡,邹县是孟子的家乡,鲁邹便成了孔孟的代称。“云锁岩扉”和“草迷石径”写眼前景物,“云锁岩扉”是个艺术环境,畅岩山不外几十米高。最后两句说对前贤的仰慕之情,二程于公元11世纪中期在畅岩读书,到明代张廷纶中进士时,即15世纪60年代,已经历了四百年时间,理学作为一门哲学,创立于北宋,经南宋朱熹加以充实发展,已成为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朱熹对《四书》的注释,是明清时代科举考试士子答卷时的重要依据,因此周程三人和朱熹的地位甚高,张廷纶引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样的警句来赞美三人,说他们是当时知识界“徽猷”,即德行最高的人。   
  咏“鱼洲瑞雁”最有人文价值的诗是明末袁崇焕的五律《游雁洲》。   

游雁洲   
雁信连宵至,洲边与往还。   
阵遥鹏欲化,队整鹭同班。   
烟水家何在,风云影未闲。   
登科闻有兆,愧我独缘悭。   

  这首诗前面有序云:平南县治前河中常有雁,邑人以雁多少为科名征。诗的后面有自注:予居平南,初应童子试,被人讦,今改籍藤县,故云。这个序说明雁洲的位置,每年雁落鱼洲多少可以作为士子参加科举考试中举人数多少的征兆。袁崇焕作这《游雁洲》诗便是想抒发自己在这个问题的感受,诗后的注释说明他参加童子试被人家攻击诬陷,没有被录取,但被别人攻讦些什么,这当然是个谜,他这首诗就增加了这个游鱼洲的人文色彩。游鱼洲需有鸿雁停留在水边景色才生动,停留的雁多少又与平南人才出路有关联,这风景就更有意义,与名人沾上了边意义就更大。袁崇焕曾做过明末兵部尚书,统领河北、山东军队抗击清兵,多疑的崇祯帝中了敌人的反奸计,使袁崇焕以叛谋罪被处以磔刑,到乾隆时才得以平反昭雪。袁崇焕有过这段不平凡历史,他的籍贯问题又有争议,这首《游雁洲》便常被人引来作为他原是平南籍人的有力证明。袁崇焕县试落第,又怀疑别人诬害自己,郁郁不乐才写这首诗。诗的开头四句写落到鱼洲的雁甚多,连宵而至,在洲边栖息。高飞的雁阵似有化作大鹏之势,飞行有序就似鸥鹭一般。“烟水家何在”句,是少年作赋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模式,他的家就在不远。后面那句似是说人生风云际会,将来或有一番世界也未可知,但眼前就已得到消息,自己并没有被录取为秀才。不是说雁兆科举名吗,现在既然雁洲的落雁这么多,为什么我偏又落榜呢。   
  咏鱼洲瑞雁的诗很多,下面介绍一首是外地人写的,作者郑大经,山阴人,山阴就是现在的浙江绍兴。

咏鱼洲瑞雁   
山高水落见游鱼,一带平沙雁卜居。   
窥影喜来天上字,闻声疑到日边书。   
三冬雪月心同壮,万里云雷志岂虚。   
剩有昔人题塔事,愿为佳兆劝公车。

  第一句说游鱼洲出现的季节特点,是在“山高水落”的秋冬时节。“山高”一词只起衬托作用,是从苏轼的《后赤壁赋》那句“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化来的。第二句写出这所谓游鱼洲只是“一带平沙”而已,远来的鸿雁就“卜居”于此,卜居,选择住所之意。第三句说雁飞有序,成一字形或人字形。第四句说古有鸿雁传书之说,闻雁声想到寄给远方亲人的书信,未知他们收到没有。第五六句借景抒情,寒冬时节鸿雁从北方飞到南方,万里之遥不辞劳苦,我的心志也应和他们一样。最后两句说到正题,长安有大雁塔,唐代有新中进士在大雁塔题名的事,平南人的“雁兆科名”说法,大概便从这里得来。诗中“剩有昔人题塔事”便是指“雁塔题名”的典故,既然有这种说法,我也祝愿平南的读书人多加努力,大家都赴京应考,争得金榜题名。汉代曾用公家的车接送赴京考试的举人,后来“公车”便成为举人赴京考试的代称。   
  下面是麦宜辑的《鱼洲瑞雁诗》。

鱼洲瑞雁诗   
芳菲莎草古鱼矶,秋老征鸿带雪飞。   
北塞乡心空倍切,南天客梦每多违。   
联吟烟水诗偏壮,共宿芦花月正微。   
自是题名先有兆,龚阳景物未全非。   

  麦宜辑是平南人,乾隆时代秀才,曾做过平乐县训导,一名管教育的小官。就是这样的小官秀才是没有资格做的,麦宜辑可能后来还等得了一个贡生的名位。这首诗意境较美,但这意境是作者以鸿雁为题意,通过想象发挥出来,与鱼洲实景并不完全相符。单说芦苇,鱼洲上面就没有这东西,莎草其实是苔藓。诗的大意是,鱼洲是个长满芳草之地,秋深时节鸿雁飞来停落在那里,鸿雁啊,你来到南方并非事事如意,但想念北国也白费心机。诗人们吟咏鱼洲的诗句多壮美,月色迷濛中雁群在洲边栖息。有这么多鸿雁在这里停留,是“雁塔题名”的好征兆,龚州的景物也实在有意思。龚阳,龚州的别称。   
  “阆石钟英”,是梁嵩状元读书的岩洞,山色甚美,但它离县城太远了,从前交通不便,要翻过一座大山才能进到那里去,所以那些文人写阆石钟英的诗多凭想象吟出。平南人王佐的《游状元岩》还算过得去。王佐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进士,那年正是平南武城书院建成开课的第一年,他中进士列为当年平南教育盛事,他到过云南文山县做过一任知县,以后回到平南一直在武城书院任教。

游状元岩   
秀甲龚南城,遥青一阆山。   
峰峦云外见,屏障雾中环。   
径绝离尘处,人传仰止间。   
扶舆怡淑气,那得不重攀。   

  起句一般,龚南、龚阳都是当时平南的代称,就像我们今日称广西为八桂一样。遥青一阆山,这是远处所见。云外见,雾中环,无非说其高。径绝离尘,写山不但高而且险峻。就在这高山峭壁的岩洞中,大家景仰的状元梁嵩就曾在那里苦读诗书。看来王佐是坐轿来观看山色的,舆,兜轿。他坐在兜轿上呼吸着山间清新的空气(淑气),多么怡然自得,以后还得重来呢。   
  咏将军古渡或将军滩的诗也不少,这个将军滩在县城对岸不远处的江边,住在县城临江街道的人,从前深夜人静时常可听到潺潺的滩声,经过多次开凿后,这滩声现在是听不到了。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交趾郡女子征侧、征贰两姐妹起兵反朝廷,自称为王,合浦等地的所谓“俚人”一齐响应。第二年汉光武帝拜马援为伏波将军,领兵南征,相传大军曾在平南县城不远处渡江南下,公元43年,平定叛乱后马援大军也从平南县城附近渡江北归。当时平南还没有建县,属苍梧郡的猛陵县辖地,所谓平南县城附近是就后来的地名而言。马援南征时,渡河的地方很多,南方各地都有伏波滩、将军滩,也有伏波庙和将军庙,平南的将军滩附近从前也有将军庙,过往船只常有烧香向将军庙遥拜的。平南的将军滩不但附会了这个名称,还加进了不少传说,说是大军在这里渡河时曾遗下一只一丈大的铜锅。除传说外,有关马援征蛮的史事也不少,《后汉书·马援传》上说,马援在交趾得一铜鼓,后把这铜鼓铸为马式,马式,很可能便是马的模型,史书上说马援很喜欢马。还说马援南征时,因南方潮湿北人不习惯,容易得水湿病,吃薏苡(俗称薏米)即愈, 北归时马援因南方薏苡比北方大粒,便装满一小车回去,以便作种子之用。他死后,嫉妒他功业的政敌便造谣说,马援从交趾运一车珍珠和文犀(雕刻花纹的犀牛角)回来,皇帝从来就喜欢听信谗言,后来不知经过多少忠良辩解,才得以昭雪。铜锅、马式,还有“薏苡明珠”冤案,这些典故、传说,都在咏将军滩的诗中被用上了。先来看一首明代谭  珪写的《咏将军古渡》。

咏将军古渡   
何年铁骑此经过,闻道将军马伏波。   
云暗浅滩迷画戟,月明深濑覆铜锅。   
汪洋水色威名壮,嘹亮滩声战气多。   
今古交南遗爱在,独嗟薏苡谤如何。

  谭珪在明弘治年间(1488—1505)任平南知县,籍贯、出身不详。看过上面有关介绍对这首诗就不难理解,诗中虚拟成分较多,第三、四句说,阴雨天在沙滩上还好似看到伏波将军遗下的画戟,月色朦胧的晚上,也好似看见滩上覆盖着大军留下的大铜锅。史书上说马援胜利班师时,沿途“辄为郡县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本诗第七句“今古交南遗爱在”,说的便是这个历史事实。“交南”,即交州南部,交州郡为东汉所设置,郡治在今苍梧。最后一句是作者对马援因“薏苡”事被诬的叹息。再看另一首。
咏将军滩   
不知何年疏凿成,伏波偶渡遂留名。   
地缘人杰千秋重,滩为勋高一色清。   
王会久经图百粤,舆歌雅自说东京。   
滩头铜鼓应还在,知与交南柱并擎。   

  这首诗作者吕廷云,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任平南知县,距谭珪任平南知县时已有200年左右,相距时间这样长而诗歌内容却是差不多。第一至第四句写将军滩因伏波将军马援而留名千古。“王会久经图百粤”句,王会一词,意谓朝廷群臣议论,他们早有征服南方百粤的企图,南方归顺,天下一统,所以下句说“舆歌雅自说东京”,大家自然要赞颂东汉朝廷的英明。舆歌,大众赞颂。东京,指洛阳,东汉京城所在。最后两句是附会铜鼓的传说,马援留下在将军滩的东西,说是铜锅也好,铜鼓也好,反正是传说,“应还在”更是一种猜想,是诗的空灵意境。古书上还说马援征交趾胜利后,在交南立一个铜柱,以作为汉朝廷最南的疆界标志。诗的最后一句“知与交南柱并擎”,是说留在将军滩的铜鼓,与立在交南的铜柱,都是马援征交趾时的重要物件,都是胜利者和建功立业者的象征。   
  往下我们来读一读咏“蛇岗挹翠”这一景物的诗作。蛇岗又叫蛇黄岭,旧时传说在这座山岗上往深处挖掘,可以得到一种叫蛇黄石的东西,因而得名,近人因音近讹传作城隍岭。蛇黄石究竟是什么东西,有什么作用,未见有关记载。但从流传下来的诗文看来,根本就没人见过这种东西,纯属传说而已。如清乾隆年间平南知县李仲良的《咏蛇岗》就是这样说的,“高岗何矗矗,乃以蛇岗名,蛇黄掘不得,愁杀九珠民”。康熙年间客寓平南多年的广东士子严涤,在他的《蛇岗春》一诗中也有类似说法,“此地曾闻多异产,岭头消息近相违”。有没有蛇黄石不要紧,还是看咏风景的诗吧,请看玉星烛的诗。

蛇岗揽胜   
独揽蛇岗胜,岚风翠欲流。   
青峦横北郭,碧嶂护南楼。   
烟树连云密,山光带雨浮。   
四时多好景,不厌往来游。   

  玉星烛,广西扶绥人,清乾隆时任平南武城书院教席,是个很有学问的人。明清时代的蛇黄岭就是树木茂密,一片葱绿,这是从那个时代的诗歌看出来的,人们称它做挹翠山,挹(yì),原是舀取之意,这里作聚拢讲。玉星烛在这首诗中藏“挹翠”意思的就有好几句,“翠欲流”说翠色随岚风而动,“青峦”、“碧嶂”均指翠绿色的山岗。“横北郭”,是说挹翠山在城郭北面,“护南楼”是说市区楼房在山的南面。“烟树”、“山光”两句是从远处看蛇岗的景色。最后的意思是,蛇岗离县城这么近,又有这些好风景,我们不妨常来游览。   
  “乌江清浊”一景,在乌江与浔江交汇处,在县城沿江大街西段尽头处,从前乌江口秋冬水落时架有小木桥一座,是县城北通官成、思旺等地的要道,上世纪50年代,乌江水闸建成,闸面即为大路,小桥遂废。下面是张廷纶的《乌江揽胜》。

乌江揽胜   
乌江一带抱城低,观水应同泾渭齐。   
修禊莫嫌回北岸,濯缨须向小桥西。   
鱼潜潦水形难辨,鸟渡寒潭影不迷。   
此地应多垂钓客,沧浪今作武陵溪。   

  开头写乌江低下的地势,“一带”即“一衣带水”,谓河流狭小弯曲,但这里的河流两江交汇之处,河水有清浊之分,就似长安附近的泾水和渭水合流的情形。泾水浊,渭水清,泾水流入渭水,浊的仍浊,清的还清,这样就可以引申开去,比喻做人要是非分明,不能同流合污。第三、四句,说乌江可以作“修禊(xì)”和“濯缨”之所。古人于农历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游采兰,以驱除不祥,这种习俗称为修禊,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里就提到士大夫们在绍兴的兰亭进行这种活动的情形。濯缨,典出屈原的《渔父》,渔父认为屈原不懂圆滑,便摇船唱歌而去,他唱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意思是说,水清你就用它来洗帽带,水浊你就用它来洗脚板,做人呆板就会自讨苦吃。浔江的水往往浑浊,乌江的水往往清澈,你要洗你的帽带子就往桥西那边去,濯缨,当然是一种比喻,“濯缨须向小桥西”,暗指乌江的水清澈,这便是诗歌的含蓄所在。旧志上说乌江口有濯缨亭,位置大概便在“小桥西”。下面两句以“鱼潜潦水形难辨”的浊,来衬“鸟渡寒潭影不迷”的清,紧靠这一景色的清浊命题。最后两句写乌江宜垂钓,是清闲之所,这里的沧浪清波就似通往桃花源那条武陵溪一样的美。沧浪的“浪”读平声。   
  下面介绍的是咏“渌水灵渊”的诗歌。所选《澄碧神渊》一诗,作者李仲良,他是乾隆时代的平南知县。

澄碧神渊   
一泓澄碧净如油,活水源头僻更幽。   
定有蛟龙住元宅,那无云雨发灵湫。   
清摇野色含疏浪,翠弄轻光入细流。   
且喜东郊已沾足,神渊瓶罐不须偷。

  澄碧如油的一泓溪水,源头在清幽僻静的地方,点出灵渊所在,而且加以神化猜测,这样的泉眼一定住有蛟龙在里面,不然那来的云雨灵湫。湫,深谭。五、六两句写渌水潭景色,最后点出灵泉的作用在灌溉农田,稻田水满,谁还用那些瓶瓶罐罐来偷这泉水呢。末句在说明灵渊附近农家不愁干旱。这一句化用了张龙公《潭上诗》“瓶罐不容偷”句意。其实渌水灵渊这一景即使怎样的美,都不及它灌溉大片农田的实惠。张廷纶的《灵渊探景》就抓住这一点,从大处着眼,写出灵渊的意义所在,“遇旱信能祛酷暑,为霖端可兆丰年。”   
  文人和士大夫写诗当属雅事,弱女子有时也会有这样的雅兴,清代晚期平南大安罗明村黎家有女名倩,有诗才,她的《燕石巢云》大可一读。

燕石巢云   
嵯峨石势与云齐,燕子巢云旧品题。   
浪涨桃花如掠水,岸连芳草欲含泥。   
新阳有影翩翩舞,故垒多情并并栖。   
冒雨冲风心不转,双飞双宿水云西。

  落笔写燕石高耸入云之势,虽属夸张,读来却不觉别扭,“掠水”、“含泥”都是燕子的本能动作,与所在环境联系便成特色,翩翩舞,并并栖,突出燕子的可爱形象。最后两句写燕子的勇力和矫健,写燕子配偶的专一和相互的“恩爱”。全诗除开头两句外,其余六句均写燕子的各种动作,突出其活泼可爱的形象。在士大夫咏燕石的诸多诗中,大都要与乌衣巷那典故沾上边,发些议论和感慨,如张廷纶《游燕石有感》最后两句:王谢堂前栖不稳,托身高处傍岩扃。又谭珪的《咏小峦紫燕》最后两句也免不了这个俗套:世变却羞王谢宅,故依中砥障回潮。   
  清代平南举人彭昱尧,善诗文,他的《燕子石》则从另一角度去写。

燕子石   
龚江之浒燕子石,双双犹带红襟色。   
历尽春秋不记年,江花江草年年碧。   
黄叶秋风燕燕飞,至今尚见立苔矶。   
倘得生公来说法,点得头时破壁飞。

  彭昱尧这首诗是古风,不是律诗,构思不同之处是,把燕子栖息的石头形象说成像展翅欲飞的燕子,一至四句都是写这一壁像燕子的石头,位置、颜色、经历时间、周围环境。第五六句写真的燕子在像燕子的石壁旁边飞翔栖息。最后是想象和愿望,如果请得南北朝时代那位姓魏名道生的高僧来讲经,这壁石头便会受感化,点点头,破壁飞翔而去。这里用了“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典故,使诗意生动而富于想象。   
  玉星烛有一首《平南八景点题》,也选来一读,算是这一章结束。

平南八景点题   
叠翠蛇岗点缀明,白云闲锁燕巢轻。   
鱼洲孤系排鸿雁,乌水同流别浊清。   
日落畅岩红沁壁,花开阆石锦围城。   
将军已渡滩头月,一色灵渊透底泓。

  要一句诗就把一个景点的特色说得中肯,又要符合诗歌的格律,显然不是容易的事,看来这首总题诗大概有三句略近要求,那就是“叠翠蛇岗点缀明”,“乌水同流别浊清”,还有“一色灵渊透底泓”。这三句都有一语中的之妙。其他五景只能说是从某一角度提及而已,未能写出它的特色所在。

26

主题

193

帖子

44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威望
961
金钱
1407
贡献
939
发表于 2015-11-20 09:26: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眼界大开,有空再来游!

1842

主题

6744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19092
金钱
70423
贡献
18724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0 10: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翠竹迎风 发表于 2015-11-20 09:26
眼界大开,有空再来游!

谢谢翠竹朋友光临欣赏,欢迎你到平南来,从你那里坐高铁只要两个钟就到了,我来当向导。

26

主题

193

帖子

44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威望
961
金钱
1407
贡献
939
发表于 2015-11-20 12: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千秋老师!抽空一定去。

1842

主题

6744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19092
金钱
70423
贡献
18724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0 15: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翠竹迎风 发表于 2015-11-20 12:40
多谢千秋老师!抽空一定去。

我记错人,记到你是肇庆的西江翠竹。

26

主题

193

帖子

44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威望
961
金钱
1407
贡献
939
发表于 2015-11-21 14: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千秋 发表于 2015-11-20 15:57
我记错人,记到你是肇庆的西江翠竹。

肇庆的西江翠竹和平南的翠竹都是翠竹!

0

主题

34

帖子

38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95
金钱
65
贡献
95
发表于 2016-7-21 00: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LZ辛苦了,支持一下!












您懂得 您懂得 您懂得 百度网盘免费下载   hao.wpan123.com
红子仪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6-12-12 10: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红子仪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7-2-12 11: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 桂ICP备14002192号 )

千秋心缘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5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