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 发表于 2015-9-7 23:58:19

转:平南县景点简介


平南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南部和北部分别为大容山脉余峰和大瑶山脉余峰,“两山夹一川”,气候温和,风景秀丽,地貌多姿。县内有“畅岩怀古”、“白马双英”、 “田湖映翠”、“碧海银川”、相思洲石器遗址、鹏山风光、大桂山“一线天”及大安列圣宫、太平天国豫王、赞王故里等远近闻名的名胜古迹。还有众多人文古迹、绮丽风光、独特景观可开发成旅游风景区。已建成的旅游景点有畅岩山、大王宫、白马双英、六陈水库景区、龚州生态园、景华峡谷漂流等10多个,鹏山生态旅游、大桂山风光、富藏明清古建筑等正在开发之中。
    一、红陵远眺
    位于平南县城附近,该地名蛇黄岭,有土山九节,层峦叠翠,势若游龙之九珠;又有烈士陵园,每当拂晓,红霞喷薄,碑影浮金,远山近树,云海多姿,由陵园处俯瞰县城,“烟树半临湖”旧的龚城和现代化高楼大厦新城区尽收眼底。缅怀先烈,催人奋发,激情不已。该景旧名“蛇岗挹翠”,因盛产挹翠草和蛇黄石而得名。今改名赋予新的意义。
    二、畅岩怀古
    畅岩怀古 在平南县城西北25里的官成镇双马村南脚自然村的思回石山。古属畅岩的思回村,是平南县新旧八景之一。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神仙挑着一担石头到古雍滩填一个旋涡。行走在思回和大旺之间路上的时候,遇到一个大肚婆,问他:“你这个老公公挑着一担石头到哪里去呀?”一问之下,神仙挑着的担子一打滑,一担石头跌落下来,一头变成了思回石山,另一头变成了大旺石山,其他零星的石头变成了思鹅岩。思回石山平畴卓起,石势嶙峋,高数十丈,状若雄踞之巨狮,山顶与山麓树木蓊郁。山半有岩,晃朗畅通,宽敞如屋,宋代龚州知州程珦曾为其二子程颐、程颢延师周敦颐(濂溪)在此讲学读书,世称周程三夫子。后来二程成为程朱理学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哲学史占一席地位。今该洞口仍有古镌“天南理窟”四字,四周有宋以来碑刻一批。该山还有犀牛滴水洞、文昌岩、遇仙岩、九重门、飞鼠岩、刘三姐织麻洞等胜景和三夫子庙、印心亭、莲花池、三宝殿等遗址遗迹,景色优美,文物富集,适于游览纪念,抒文明开发的“思古之幽情”。
    文昌岩
    文昌岩在山的半腰处,是该石山主要风景之一,早在宋皇佑元年,公元一零四九年,程珦,河南开封人,任龚州知州,他认识了当时任安南军司理周敦颐,知道他很有学问,特聘他来平南教他二子程颢、程颐读书,当时程颢17岁,程颐16岁,是风华正茂的时期,师事周敦颐后,曾数度和老师游思回石山,周敦颐喜山水善易理学,他看中了思回石山这块宝地,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于是师生三人就在此岩洞住下,专心向学,结果周敦颐和二程同时成名为宋代的理学家和文学家。文昌之得名,因为文昌是星名、魁、斗二星总称,神名《梓童帝君》,全国各地多祀文昌官,或文昌阁传说文昌专掌管人间禄位的禄福,祀文昌可保当地一代人文运亨通,使人聪明,多出人材,授受人崇拜。
    刘三姐织麻洞
    在文昌岩西端,有一个幽雅的小洞,是刘三姐织麻处,刘三姐是唐代歌仙,据传说刘三姐传歌到思回石山住下,日出传歌,夜回洞中织麻,游人到此都想一睹三姐仙容,争向洞内观看,据传说有时确能看见一个轻盈袅娜的倩影,但只是昙花一现就不能见了,其实全是日光折射原理,太阳偏西照到洞时就见得多,因为人人都仰慕歌仙三姐歌才,所以越看越像就传开来了。
    犀牛滴水
    犀牛滴水在思回石山东西二峰之间,一岩南北相通,岩顶有一石卧伏如犀牛状,泉水从牛嘴滴出,相传山上有庙宇,庙里有一个贪心的和尚,犀牛嘴以前是滴出米的,每天滴出来的米仅够一个之食,贪心的和尚想多滴出米拿去换钱,把出米的孔加大,结果米就不出来只滴水,贪心的和尚受到惩罚,故名犀牛滴水。
    义勇祠
    在山的东面建有祠庙一所,号称《义勇祠》,祠内有六百多名死者,神主牌写上死者姓名,现祠已毁,仅留遗址,据当地老人说:“义勇祠”就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一、十五、二月初一三个传统节日的起源,咸丰六年(1855年)八月,大成军率艇千余艘,自粤东浩浩荡荡,攻陷梧州、藤县、武林、丹竹、大安、镇隆、平南,沿江而上到桂平建都,号称大成国,桂平是“秀京”,大成军本来是一支农民革命队伍,因为参加的人不纯,有极少数坏份子混入队伍,当时每攻陷一个地方,抢掠和滥杀很多人,破坏很多地方,失去群众支持惨败,在桂平建都后,西江水路运输频繁,官塘村人,住近江边,有一次截了大成军一船物资,内有白银和军械,触怒了大成军,1856年4月从桂平调整来了大军报复,先攻破官塘村,杀了很多人,现留下百人坟一座,据传说实有六百多人,就是这次战死埋下来的,大成军又向遥望畅岩进攻,搞到附近村庄人心惶惶不安,遥望人加强防御依山堆土为寨固守,畅岩即以思回石山天险固守,附近村民都携老扶幼上石山避难,当时思回石山四面都有勒竹城围住,十分稳固,竹城内有当铺和商店,历代村人避乱避洪水,都到山上岩洞住,听说大成军要攻畅岩,在思回石山除加固笔城和防御点外,还搬来四门生铁大炮,炮口向正大成军必经之路,其中有一门特大的炮,能装20斤火药,一小箩铁屑,某一天大成军从西面打来了,山上的炮手十分镇定,距30丈左右,轰隆隆数炮齐发,打死了大成军40多人,大成军惊慌失措地溃退,遥望勇士、畅岩勇士也乘胜追击,经过一场大搏斗,双方伤亡甚大,终于胜利,把大成军赶下水,战死5281人,桂平弃守溃退广东,平桂二县干戈才算熄灭,后来官塘、畅岩、遥望三个地方村人,为了纪念这次与大成军作战牺牲的人,三处地方人集资建祠,立神主牌,记上战死者姓名,作为纪念,并定于农历正月十一、十五、二月初一三天,分别为每村负责请道士,设道场,超度死者亡魂一次,并设宴宴请各村父老绅士,还请来狮子队、采茶戏、牛歌戏、木偶戏表演,盛极一时。每逢正月十一、十五、二月初一,附近村民都扶老携幼,穿红戴绿参加革命这个盛会,并经三个村主事人议定,今后每年这三天都是依照这样办下去,传统的三个节日就从这伊始传下来,年久了逐渐取消请道士做法事等项目,只有集中这三天游石山为主,人既然集中多了,小商小贩也跟着做生意,因为快到春耕了,买卖都是以农具、竹器为主,摆卖都无规律,在田野和山脚空地,这三个节日到现在已有130多年的历史,还旺盛不息。
    魁星阁
    因在山顶西方建有魁星阁而得名,魁星是北斗1—5星,即是奎星,传说是主文运的神,掌管文人的功名成败和命运,魁星未成仙时很有学问,参加京城考进士时,三场考毕,文章写得很好,主考官确定本科状元是魁星,送试卷给皇帝面试,可是出人意料,皇帝看了试卷,又看了他,发现他的面貌生得非常丑,赤发蓝面像鬼一样令人可怕,就取消了他状元资格,连一个进士都不给他,他一气之下就死去,一缕冤魂跑到阁皇处告状,告皇帝不公平,只以貌取人,不重才学,阁皇也觉得有理,把事实转奏天上玉皇,玉皇也觉得魁星有理,皇帝不公平埋没人才,但人已死去太久不宜再复人世,就留他在天上封做魁星,职管天下文才,今后开科取士必须经过魁星审核才能中功名,并赐他朱笔一支,木斗一个(装红墨用)发现有才学的人就拿着笔脚踢木斗到那人面前用红笔一点,那个举子本科就可高中功名了,后来逐渐形象化,其形象赤发蓝面,独立鳖头上,一脚向后翘起,大如弯钩,一手捧斗,一手执笔,意思是点定科举中试人姓名,此所谓魁星踢斗,独占鳖头,被视为考试者获中的象征。
    三、田湖映翠
    位于平南县城西北六十五里的国安乡田贵水库风景区。该库七十年代建成,人工湖泊,山明水碧,中有数岛,宛似蓬莱。雄伟的水冲结坝,列入国家级先进科研成果。湖址原是山谷。巍巍大坝将山谷截断,将水蓄起来,形成今天的高山湖泊。田湖大坝紧紧连着山坡,山坡缓缓延伸到湖面,湖的岸边尽是茂盛的山林,四季常青,苍翠欲滴。倒映在湖面上,随着水波歪歪扭扭,如梵高的抽象画一般。湖水“映”的不仅仅是“翠”,还是诗,是画。湖面上清风阵阵,山坡上松涛滚滚。置身于翠绿色的怀抱,这才感到,“翠”是如此迷人。
    四、花洲腾龙
    “花洲腾龙”位于平南县城北40多公里的国安乡花洲村。这里四周山高谷深,层峦叠嶂,蜿蜒起伏。十九座巨峰此起彼伏,山连着山,连绵不断。漫山遍野的松林、杉林、竹林、玉桂林、八角林、柑桔林,云遮雾绕,满目青翠。山风拂过,松涛阵阵,整个花洲宛如绿色的海洋,碧波万顷。巍峨耸立的十九座山峰,气势磅礴,象一条卧伏的巨龙,正欲腾飞。传说这条巨龙原住南海。一日,它随几条龙同去昆仑山朝圣西王母,路经花洲,被花洲美丽的景色吸引。次龙降下林海。追波逐流,嬉戏玩耍,流连忘返,把朝圣的事忘了。西王母知道它喜爱花洲,没有处罚它,而赐名“花洲龙”,把它永远留在了花洲。每年春夏之交,雨过天晴的时候,云雾缭绕,一条条山脉盘旋起伏,时隐时现,仿佛巨龙腾飞。附近的山山岭岭也随之呼应,蔚为壮观。
    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农民首领洪秀全、冯云山、胡以晃等人看中了花洲这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在这里组织拜上帝会,打造武器,训练骨干,发布团营令,聚首起义。凭着花洲的险要地形,拜上帝会众三次大败当地团练的合围。花洲首义成功后,花洲拜上帝会众和金田团营会众里应外合,打败前来围剿的清兵,迎接洪秀全回金田,取得思旺迎主之战的胜利。各路团营会众师金田,顺利举行起义。从花洲涌现的农民英雄们就像一条条腾起的蛟龙纵横四海,威震中外,令世人瞩目。
    五、碧海银川
    平南县城东南九十里的六陈水库风景区。雄伟的坝首,浩渺的水库以其一系列人造工程,成为六陈镇境内独特的自然景观,以“碧海银川”为名称列为平南新八景之一。碧海银川有两层含义:碧海指库区,银川指东西两大干渠。
    水库风景区由大坝、天桥、灌溉干渠、库区等景点组成。大坝的正面镶着“六陈水库”四个石砌的大字。在绿草如茵的坝面衬托下,显得格外的耀眼、醒目。天桥的设计构思独特,造型别致新颖。六陈水库库容大,水域面积宽广,犹如大海一般,故有碧海之称。水库建成后,从水库下开掘的东西两大干渠,工程浩大,蜿蜒向前。干支渠道总长65公里,穿行在大新、六陈等乡镇的原野和山岭之间,从空中俯视,就象两条银色的飘带舞动,因而称为银川。
    六陈水库蓄水区属中等丘陵地区,西南高,东北低,库区河道迂回曲折,呈“之”字形。有人说,它是王母娘娘头上的一块翡翠,碧绿晶莹;有人说,它是七仙女身上披的一条飘带,洁白无暇;而更多人则说,它是党和国家带来的一颗明珠,给百姓驱走黑暗,送来光明和幸福。
    六、白马双英
    在丹竹镇白马圩,有两座纪念当地历史人物的建筑,一座是纪念梁嵩的状元纪念馆,一座是纪念民族英雄袁崇焕的“总制三边坊”,合起来叫白马双英。
    梁嵩是平南鹏化里龙街(今大鹏镇)人,于南汉白龙元年(925年)高中状元,后因不满而辞官回乡,并为龚州人民争取到免除赋税一年。令人惋惜的是,他在骑白马涉东濠河口时,不幸被洪水淹溺。平南人民为了感激他,于白马圩建了一座状元庙。碑廊里镌刻有他中状元时所作的《荔枝诗》和辞官时写的《代母作倚门望子赋》。
    为纪念袁崇焕而建的“总制三边坊”,高13.38米,坊碑上有仿古图案,瑰丽庄重,白马圩西堂码头顶上的房屋就是当年袁崇焕的故居。袁崇焕本己考取进士,在外族入侵、国家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他投笔从戎,尽忠报国,后遭到奸党陷害,但他的爱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龚州儿女。
    七、鱼洲雁信
    鱼洲,是正对着平南县城区的一个江心小洲,由大大小小的卵石和沙泥堆积而成。夏天,大江水位上涨,它被江水淹没;冬天,江水枯浅,又露出一两千米长的江心小岛。之所以叫鱼洲,是因为它的形状像大鱼。
    “鱼洲雁信”是很久以前留下来的佳话。春天南雁北飞,秋天北雁南飞。南来北往的大雁路过这儿,停在洲上歇息。古时候雁儿多,满洲都是,数也数不清。平南人把雁落鱼洲作为吉祥的征兆。老一辈人传下话来说,哪一年鱼洲停下的雁儿多,那一年平南县登科的人就多。不但登科的人多,五谷也丰盛,经济也繁荣。千百年来,平南人总将雁儿当做吉祥物,把它叫做“瑞雁”。旧平南将其作为一景,名“鱼洲瑞雁”。上世纪八十年代,取袁崇焕诗句“雁信连宵至”之意,改名为“鱼洲雁信”。由于生态环境变化,“鱼洲瑞雁”很难看见,即使是大雁路过平南,也极少在洲上停留。平南人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看到“瑞雁”了。今年生态环境改善,鸟儿在鱼洲停留又开始多了起来。本世纪初开始,每年春天,大批的白鹭停留在鱼洲上,觅食、栖息,又形成了新的“鱼洲雁信”。虽不是雁,但比雁更美,更吸引游人观赏。
    八、新隆丰碑
    平南县寺面镇最南侧有个新隆村,曾经是劳五区的中心。那是中国共产党在广西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是党领导民众冲破黑暗的一座丰碑。1988年,这里建起了劳五暴动烈士陵园。
    陵园建在新隆圩旁的山丘上。沿石阶而上,半坡矗立着一座金黄琉璃瓦的牌坊,上刻“浩气长存”四个大楷书。坊柱上刻着对联:“新隆割据,豪杰殊勋昭日月;劳五暴动,英雄碧血写春秋”。沿石阶拾级而上,就来到山腰的烈士墓前。这是一座雄伟壮观的方形墓座,正面刻着“烈士墓”三字,中间立着五角形墓塔,塔身刻着“劳五暴动烈士永垂不朽”,黑底白字,分外耀眼。十多米高塔顶上举着三把大刀,银光闪闪,威风凛凛,似烈士们的冲天豪气。刀把连着圆座,象征着工农兵联合起来。墓座左面刻墓志铭,右面刻着23位烈士英名。在墓后一人多高的挡土墙上,有一个大理石碑廊,镶嵌着广西老一辈革命家、老红军、自治区领导和著名书法家的题词题诗。
    九、登塘西汉炼铁遗址
    登塘西汉炼铁遗址位于平南县六陈镇的大妙村,登塘村和合水村的十多个山顶上,整个遗址覆盖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是目前岭南地区发现最早的冶铁遗址,1994年获自治区人民政府定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出土的冶铁残炉,为汉早期冶铁矮式炉,这证明,早在2000多年前的初汉,平南的冶铁业就己具有一定的规模。在冶铁工场周围发现的水波纹陶片、方格纹陶片、人字纹陶片、陶纺轮、砺石等器物以及数百件冶铁标本,令人啧啧称奇。在那个没有控温技术的时代,平南人就能冶炼出如此精致的作品,堪称炼铁史上的一株奇芭。
    从登塘西汉炼铁遗址来看,其与中原汉初的炼铁技术是同一类型,这对研究中原炼铁技术在2000多年前向岭南传播,及岭南地区早期开发炼铁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十、殉国烈士纪念碑
   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同盟会主要领导人黄兴,组织发动了“三·二九”广州起义,带领革命志士进攻清朝两广总督衙门。起义失败后,人们把死难烈士尸骸72具,合葬于广州黄花岗。在72位烈士中有5位是平南籍人,他们是:韦统铃、韦统淮、韦树模、韦荣初、林盛初。1935年平南县长黄纬芳根据平南人民的意愿,建造了这座纪念碑,以表彰先烈的革命精神。纪念碑为方形,下部稍大,高约10米。碑身正面上方有“平南县殉国烈士纪念碑”题名,中座分别刻有“浩气长存”题词、县长黄纬芳所撰碑文、烈士芳名等。碑文阐明了“三·二九”广州起义对辛亥革命的重要意义,赞扬平南五烈士以身殉国、取义成仁的献身精神。经历了岁月沧桑,丰碑依旧挺立。平南县新建防洪大堤时将其完整保留。纪念碑正好屹立在宽阔的防洪大堤上,便于游人瞻仰。
    十一、正觉寺
    正觉寺坐落在城隍岭公园里,与革命烈士纪念碑遥相辉映,是公园的又一景致。
    从纪念碑山脚下沿着旁边新拓宽的山路行走1公里,便到了正觉寺所在的郎伞岭。仰视山巅,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巍峨矗立在被削平的巅峰上,这便是正觉寺。中间大雄宝殿,两旁是各具特色的东厢房、西厢房和钟鼓楼。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爬上山顶,环视四周。群山起伏,树木茏葱。山后是宽阔的安怀平原,寺前面正对着的是天堂岭及西江两岸的沃野平畴,江水衮衮东流。隔河远方是白面崖、四岩山和大水山,整座正觉寺风景如画,人在画中,画在景里。
    正觉寺占地40亩,建筑群殿堂蛇房“伽蓝七堂”俱全,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投资1500万元的大雄宝殿古色古香,红墙琉璃瓦,金背绿檐,灿烂辉煌。殿内厅堂高大,肃穆宁静,飞檐画栋,彩绘壁画,正中端坐在莲花宝座上的如来佛祖,形体高达,雄伟庄严,鎏金精致,闪闪发光。大殿里面还供奉海岛观音、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两旁是阿难尊者、迦叶尊者和十八罗汉。墙上禅寺醒目,诫勉世人。
    十二、鹏化山
    鹏山古称鹏化山(包括大鹏镇和国安瑶族乡),地处大瑶山南麓,位于平南县最北端,四面环山,峰峦耸立,山清水秀。既有锺灵毓秀的阆石山,又有秀拔南天的上课顶;既有气势磅礴的大西山,更有顶天立地的阿婆揽孙山等等。这里不仅风光秀美,还有着光辉的历史文化:她是南汉时期梁嵩状元的故乡;是太平天国革命的发祥地,是当年赞王蒙得恩等“十二王十二将”的故乡;又是大革命时期“武、平、桂三县七区农民协会联合办事处”所在地,是当时广西两个农运中心之一(一是东兰,一是鹏化)。故此,鹏山自古以来就享有“地灵人杰”的美誉!
    鹏山的奇峰秀水造化了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鹏山的历史文化造就了许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让鹏山拥有了壮美的无限风光!
    1、阆石山
    大鹏镇沙垌屯背后的大石山名为阆石山。登上此山,极目南天,鹏化尽归眼底,确令人有“四顾苍茫,云生足下”之感。半山中有一岩洞,名为“状元岩”,传说南汉时期梁嵩曾在洞中读书竟然高中状元,还说他在洞中磨墨之声竟然震动到京城去呢。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此山有灵气在,故命名为“阆石钟英”,并列为平南古八景之一。历代骚人墨客,多游于此,留下不少诗文妙句。大部分收在《阆石诗联集》中。
    状元岩又称“通天洞”,有洞直通山顶,传说是梁嵩驾云马升天赴京城之处。若遥望大西山,会看到高入云天的西山石壁上有一幅飞马图像腾空而起。传说是梁嵩首次驾云马上京时碰在那里留下的千古奇观!
    2、上课顶
    耸入云霄的大西山背后的高峰便是上课顶,传说是吕洞宾在山顶洞中给各仙界教学上课而得名,它正是映入西山的中峰、高度仅次于亚婆揽孙山,海拔1324米。人说“自古华山一条路”,要上到上课顶的最顶峰是一条路也没有的,必须爬上紧依崖壁的一棵树木攀岩而上才行,如果砍了那株木就休想到达山顶了。上课顶的顶峰有一奇洞斜垂而下,神秘莫测,投石滚下的响声会由大到小,久经不息,直到听不到声音为止,人称“无底洞”。人们要上到此洞真要“缘木而求洞”的。没有这株树之前,这只能是仙界的一个奇洞了!
    3、大西山
    大西山是鹏山的主峰,座西向东,故名西山,高度1238米,居鹏山高峰第三位。西山山体最庞大,巍峨雄伟,气势磅礴,大有五岳之尊。其中,还有三奇:一、西山成“山”字状,但中峰很小,是由上课顶映衬过来才合成“山”字状的,真是“天作之合”。二、西山大石壁上有一云马腾飞图像,说是梁嵩乘云马上京赴考时碰在石壁上留下的胜迹。三、西山上长年有泉水,高山流水,人称神仙水。
    登上西山最高峰,远眺西北,瑶山千嶂峰峦尽收眼底,真是“一览众山小”,连圣堂山、桂平的浔江和白石洞天也历历在目;早上东看日出和鹏山雾海,简直不知自己至身人间或天上了;若低头俯视崖下深谷,万丈深渊更是令人惊心动魄!大西山的奇伟和险峻是鹏化人的骄傲!
    4、阿婆揽孙山
    阿婆揽孙山位于大鹏镇高坪村历山尾,和金秀大瑶山交界。形似一妇人抱孩儿而得名。此山海拔1581米,是贵港与玉林两地市最高峰,北面与圣堂山遥遥相望,周围是一遍石峰群,其间原始森林茂密,高山瀑布、流水清澈,山上有很多珍稀动植物,是广西大瑶山重要的自然保护区,是一处难得的世外桃源。
    5、大鹏官碑潭
    大鹏官碑潭是鹏山水面最宽的清水潭,潭水四季盈满,一碧清波,平湖如镜,清澈见底,群鱼游跃,好不有趣。这里常常有人在那里默默垂钓,或划艇捕鱼。这里简直是一个天然的大游泳池。传说梁嵩在阆石山放牧读书时,还会常常到这里来饮马和游泳。每年夏秋季节,山里的青少年也会成群结队到来游泳嬉戏,都会一齐把身子剥得精光跃入潭里去一洗尘心!人们戏称这里是鹏山小漓江。
    6、八大金庙
    在鹏化山区,人们世世代代相传着一代不平凡的历史——早在隋朝就有八位金姓瑶民来到鹏化山开居。他们祖祖辈辈在鹏化山里伐木开疆,刀耕火种,挖圳造田,繁衍后代。后人为了不忘记金氏瑶民开发鹏化的功业,便在鹏化四水建了八座庙宇纪念他们。其中:金华宫即大鹏村的下泽庙,金庵宫即高龙村的瑶案庙,金灵宫即思洪村的下炉庙,金龙宫即花王庙,金凤宫即邓塘村的佛子庙,金仙宫即国安乡的三雅庙,金宝宫即国安乡的寺堂庙,金圣宫即国安乡的发达庙。
    这八大金氏庙宇多数是明、清时期所建。解放前,各庙除了常年雇有庙祝公烧香看庙外,每隔两年都各举行大型庙会一次,并请道师、茅公前来跳“盘王”和“茅山”,大祭牙盘等等,人山人海“游神”、“打醮”,还在庙里设神坛喃喃跳跳几昼夜方散,好不热闹。
    这八大金庙在“文革”期间全被捣毁,但遗址尚在,有的在改革开放后先后被群众自发集资重建或修复。八大金庙便是金氏瑶民开发鹏化山的历史见证。
    7、大姑娘庙
    大鹏镇的历山峡谷与滑平峡谷交汇处,一支奇峰突起,一座庙宇正座落在奇峰中,名为“大姑娘庙”。高山峡谷,竟然立庙,且庙名特异,令人费解。
    民间传说:很久以前,历山峡谷一带,到处是原始森林,瑶民杂居其中。历山各瑶寨多是金姓瑶民,传说他们就是开基鹏化八位金姓瑶民的后代。其中有个金老头,夫妇都五十多岁了,才生下一个女儿。老年生女,自是掌上明珠,很是宠爱。女儿也很乖巧,不到二十岁就出落得像一朵牡丹花那样美丽了。因为她勤劳能干,又长得高大漂亮,人们都只叫她“大姑娘”,这就成了她的名字。其实,山寨里的姑娘也只有她才配称这个名字。
    大姑娘是金老头的独根苗,十多岁就带着她上山下水和打柴采药了。她虽没机会上过学,但她记得瑶人许多"瑶佬药",都是祖传妙方,年纪轻轻的就会走村串户给寨中的瑶民送药治病。对穷家人常常都是不计较报酬的。她在村寨中成了大忙人和恩人了。
    有一天,大姑娘永远不会忘记,那是七月初七日,,山寨里来了一个挑货郎担的外地汉人。是个后生子,专门走村串寨卖针线火柴等日用品的。大姑娘也凑热闹买了一些针线和小药品。常言说“有志人走朝,无志人走瑶”,但在大姑娘眼中,这个外地来的后生倒是眉目清秀,也识大体有礼貌,是不能小看他的,他给大姑娘的第一印象是不错的。
    天黑了,有人敲金老头的家门说是要借宿的。大姑娘听得出就是那挑货郎担的,但金老头不许开门。
    他说,外地汉人靠不住,会欺负瑶人的,有次招待了一个汉人男子,他竟敢亲口问金老头:“能不能和你家妹子睡觉”,后来被金老头把他轰了出去。大姑娘说,不怕,这人我认识,顶老实的,把门开了。当晚,后生子和金老头聊得很投机,也很讨得大姑娘的欢心。后生子还和金老头拜把了“老同”,认了金老头作“老同父”,大姑娘也认了后生子为“老同哥”。
    此后,那后生子便成了大姑娘家的常客。他常对人说,“好子在朝,好女在瑶”一点不假。还常常从外地带些大姑娘心爱的东西送她,大姑娘也背着金老头把打猎得的麝香等贵重药材送给他。不知不觉,他们已相爱了。他们还约定:每年的七月七日,后生子都到瑶寨来和大姑娘相会."七夕相会"成了这对瑶汉情侣雷打不动的幽会日子.
    瑶寨里的头人终于知道大姑娘的事了,这是瑶寨里了不得的大事件。那年代,瑶寨的瑶规是很严的,是绝对不允许瑶家姑娘嫁给汉人的。寨中太多数瑶民虽然在内心上是同情大姑娘的,但是,谁也不敢反对头人和瑶规。然而,这对瑶汉情侣,由于感情至深,谁也离不开谁了。他们最后选择了以死殉情之路,终于在他们最后的一个"七夕相会"之夜,双双携手跳崖身亡了。
    事发后,山寨里的瑶民无不为大姑娘的惨死,无不为失去一个大好人而悲痛万分。很长一段时间,寨里的人众说纷纭:有说会常常梦见大姑娘从山崖里回来,满头满面是血的;有说会在深夜里听到大姑娘回来在村前寨后伤心哭泣的,反正,也没有人敢去证实过是否属实。后来,人们为了不忘记大姑娘,就在这个高山峡谷中建了一座“大姑娘庙”纪念她。每年的七月七日,山寨里的人都会到大姑娘庙去祭拜她,这座"大姑娘庙"一直孤单单地座立在高山峡谷之中。
    8、仙人台
    仙人台是鹏山杨梅山景区的景点之一,那里还有榔伞石、火船石、飞鼠洞、犁头洞、罗盘岩等。仙人台是一柱石台在山头突兀拔地而起,方柱体,高数十米,长宽各数米,上大下小,顶平,故称台。传说此石台古时很高大的,高耸云中,已入仙界,说那里常常是玉帝大宴群臣或王母娘娘大举蟠桃宴的地方。故称仙人台。
    仙人台的顶上还有一座坟墓,人们说此是一穴风水宝地,称为“仰天蜡烛”。
    十三、补王陵墓
    太平天国补王莫仕暌的陵墓坐落在大鹏镇高坪村的大塘坪。莫仕暌拜上帝后,参加了花洲“迎主之战”,后来屡立战功,到南京后,封赠太平天国“殿前侍卫”,为一名外交官,后来又-为“刑部正秋僚及顶天扶朝纲补王祥千岁”之位,官至天国的刑部尚书。
    1864年农历元月十六日,天京陷落,莫仕暌发现自身还没战死,从乱军中逃出重围,换了服装,改名换姓,从江苏走浙江,转江西,经湖南,历经两年多的艰苦跋涉,最后回到鹏化高楼村(今高坪村)。为保性命,在村北四里许的老瘦冲搭茅寮栖身,全靠拾牛粪出卖度日,最后病死在深山老林中。其尸骨由族中兄弟安葬在大塘坪里,2002年由当地群众集资修建了一座“补王陵墓”。他是唯一有本能从天京逃回并葬身故乡的一个诸侯王。
    十四、寻找太平天国足迹
    平南县北部的鹏化山区和大同山区层峦叠嶂,绵延起伏,方圆几十公里,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
    清朝道光年间,平南的胡以晃和蒙得恩等人在这里广泛发动群众加入拜上帝教,秘密打造武器,发展革命力量。后来太平军转战在大棚、国安、思旺、官成、同和等地,最后顺利北上永安。平南县作为太平天国革命的一个重要策源地,为太平天国革命前期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遗迹。
    1、山人村
    山人村位于马练瑶族乡境内,是大同山区和鹏化山区交界处的一条山沟,山岭重重,曲折蜿蜒。
    胡以晃原是官成镇新平罗文村人,他因应乡试武举人时落第,迁至这里,平时行侠仗义,打抱不平,远近闻名。在洪秀全、冯云山的发动下,加入了拜上帝教,同时联络附近贫苦群众入教,发展革命力量。1850年农历七月,洪秀全从金田村秘密转移到山人村胡以晃家,指挥各地拜上帝会众到金田团营的活动,时间近半年之久。
    胡以晃在山人村的故居是瓦木结构的平房,由五间正屋、两间廊屋组成,有晒场。金田起义后,山人村房屋被清军烧光,尚留有山人村、双田顶等营盘遗址。
    和山人村仅数里之遥就是国安乡的花洲村,金田起义前夕,山人村是指挥各地团营的秘密总部,花洲村是平南和藤县拜上帝会众打造武器、训练队伍的中心,两者遥相呼应,密切配合,打败了团练的多次“围剿”,取得了迎主之战的胜利。
    2、迎主之战遗址
    思旺圩是鹏化山区通往县城的一个重要交通要道,物产丰富,商业繁华。思旺江从圩边流过,风光旖旎。
    1850年11月,平南、藤县等拜上帝会众在花洲团营。清朝侦知,以思旺圩为大本营,派兵围剿花洲和山人村。洪秀全派蒙得恩从金田带一支武装赶到思旺,袭击清兵,清兵大败,巡检张镛等人被杀。11月29日,洪秀全从花洲移营至思旺,与蒙得恩会师,同回金田。这场战役,史称“迎主之战”。现在,县文物管理部门在思旺圩旧桥头立有碑记,记述迎主之战经过。
    3、官成大捷遗址、舟中诏遗址
    1851年9月,清军提督向荣、乌兰泰等人在现今官成镇旺石村、官成村等地设营,企图堵截太平军东出平南县城。洪秀全将计就计,兵分两路:一路出思旺圩,一路过花洲。在花洲又分为两支,一支由胡以晃率领,经过沙坪出育梧,埋伏在官成岭一带;另一支由洪秀全率领,过山人村,沿大同江坐船到大旺圩。在大旺圩船上,洪秀全发布诏令,号召太平军奋勇杀敌。太平军最后在官成大败清兵,顺利打通了北上的道路。
    在同和镇同和圩大同江边,平南县博物馆设置了洪秀全发布舟中诏的保护标志。此地有码头和当年的大树,大同江碧波荡漾,两岸翠竹倒映,绿野平畴,宛如江南水乡。
    4、豫王胡以晃故居
    胡以晃故居位于官成镇新平罗文村,村前是一片盘地,四面高山环抱,流水潺潺,山清水秀。
    胡以晃故居是胡以晃父亲所建,属砖瓦木结构,现在只剩一列8间平房,走廊有砖廊柱,柱顶斗拱,靠墙一面有壁画,堂前屏风与门都是木雕。
    胡以晃的青少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5、赞王蒙得恩故居
    赞王蒙得恩故居位于龙拱山下、花王水边的山坡上,属大鹏镇花王村马铃屯,地处鹏化腹地,山水秀丽。
    1862年,幼赞王蒙时雍从南京修书托人带回鹏化里,其叔叫人将蒙得恩故居卖与张姓人,张民在原房屋基础上改为楼房。1982年,平南县文管所与张氏后代协商同意,将此房屋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张氏可以继续居住,但不得改变房屋原貌。
    十五、大安古建筑群
    由大王庙、粤东会馆和大安古桥组成的大安古建筑群,见证了平南人曾经创造的时代辉煌。
    粤东会馆原貌为三进,宽三问,总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为砖石木结构,硬山顶,风火墙,琉璃脊饰,对研究古代两广经济、文化、艺术交流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大安古石桥建于道光六年(1826年),至今仍固若磐石。相传古石桥是根据“易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像,四像生八卦”的理数建造而成,全桥为主体,代表太极,大桥墩2个,代表两仪,桥墩成船形,尖头向上游,减轻了水流的冲击,桥面分七跨,每跨用一尺宽梯形石条敷面,石条大面在上,小面在下,使桥面积水和污泥从石隙处及时排出,桥之北端又有岩石作保护。古石桥精美绝伦的工程设计技术,至今还被桥梁建筑专家推崇备至。
    大王庙是光绪元年的遗物,主体三进,面宽三问,总建筑面积为400多平方米,是砖石木结构,硬山顶,镬耳风火墙、琉璃脊饰,雕檐画栋。
    十六、中团古民居
    平南县镇隆镇富藏村中团村古民居距今已有150多年历史,建筑风格独特,保存较完好。有几百户人家的中团屯全部姓谢,其先祖明朝时从广东南雄县西迁,聚族而居。自清康熙年间起,谢氏家族勤读尚武,英才辈出,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村中考取秀才、贡举者达数十人。他们取得功名当官发财后,大都倾力修建各种风格的庭院,以彰显家世。这些大小不一的建筑有七十多座,尽显当年谢氏家族的辉煌。
    这些古民居保存得最为完好的要数都阃府了。它位于中团村的南边,占地3亩。它的主任谢雄因平乱有功,由武生军保加都司御拔,获清朝授予军功章四品都司,赏赐建造都阃府。谢雄专门从省城请回建筑师傅和有名画工,仿造北京四合院的样式,建立自己的第宅。都阃府分前后两座,东西有横廊建筑,中间有天井,共18间房子。外围墙体下面是侧立的红砂石条,上面青砖到顶,屋顶筑脊翘首,起角弯爪,雕塑图案。从正门走进去,通过梨木作成的推栊门,青石凿成的门槛来到正厅。正厅门头是樟木做成的横匾“都阃府”,铁划银勾,刚健有力。正厅外的天井被四周壁画和浮雕所围。窗上、梁上、翘起的檐角上布满了各种奇妙的图案,有百燕图、骏马图、牡丹图,工艺精湛,形象逼真。大门正对墙上的那幅“带子提名图”,画工们用了300个工日才完成,立意高雅,别有情趣。这里每幅图案都蕴含一个典故,人文风情高雅而寓意深刻。有旭日东升之时,迎着朝阳昂首啼鸣的雄鸡,旁边题“国列三公”,寓天下太平。牧牛图描出宽广田野里的牛、人与庄稼,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些图案虽经百年沧桑,还一样古色古香,栩栩如生,彰显清朝民间艺人的艺术功力。
    中团村处于青山绿水环抱之中,青砖黛瓦的四合院、现代气派的红砖楼房,与周围的群山、河流、池塘竹木交相辉映,自然风光与典雅的人文建筑,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令人陶醉与神往。
    十七、范家大院
    在平南县思旺镇双上村上宋屯,有一在平南年代最古的、贵港市少有的、保存得最好的古民居,当地人称之为范家大院。范家大院建于清乾隆年间(1755),三套进深各四座,共一大门,108开间,建筑面积7600多平方米。古民居虽是砖瓦结构,但玲珑精巧,飞檐翘角,精美壮观,与大山、古松、翠竹交织在一起,遥相辉映,形成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
    范家大院坐东北向西南,除主屋外,左右两翼还设有迎客厅、膳厅、书房、卧室等。整座古宅檐下、屏风、屋脊、门窗以及莲花座顶梁分别雕塑或绘筑有壁画。这些雕塑或壁画,千姿百态,构思独特、无一类同,真是巧夺天工,令人止足翘首,目不暇接。脊梁上的雕塑大多数为人畜、风情、花鸟。其刀工精致流畅,比例适中,洋溢着丰收、祥和、国泰民安的情趣。精雕细琢的屏风、窗棂,更是精巧细腻典雅。它们或松鹤长青,或龙凤戏珠,或麒麟游宫,或八仙过海,无不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据范家大院十三公介绍,这样的窗棂当初要40个工日才能完成,可见做工之精细。最令人叫绝的是,这些木雕,虽然年代久远,且经多年风雨侵蚀,至今仍清晰可见,不翘不裂,完好如初。可见其工艺高超,而且在木质和颜料的处理上也有独特之处。
    十八、清朝大夫第
    平南县寺面镇东南六公里有个远近闻名的村庄叫岑村,岑村有座建于清朝时期的大夫第,经历了近150年的历史变迁,至今保存基本完好。
    岑村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山村。在村口,只见坐北向南有一片具有岭南特色的青砖黛瓦、气势恢弘的清朝建筑群。右边有一座中西合璧的洋楼庄,左边有两棵郁郁葱葱的大榕树遮天蔽日;村边一条小溪弯弯曲曲,蜿蜒向前,像一条玉带绕村而过。村中散建着一座座富有现代气派的楼房。岑村散发着古老和现代文明的气息。清朝大夫第---百树堂 岑村清朝建筑群尚有四座大宅院。正中一座有镬耳形围墙(俗称镬耳楼)的叫百树堂(即大夫第),后面一座叫科斗堂,左边一座叫善庆堂,右边一座叫益善堂。各大宅院之间有石板巷相通。村中还有两座已毁、只存地基的一座叫雅调堂,一座叫司马第。这样多的大宅院同期建于一个山村,可见当年的鼎盛和辉煌。百树堂建于清道光己酉年(1849年)。是一座大宅院,青堂瓦舍,雕梁画栋,格局完美,它分为前院、主院、跨院、后院四大部分。进入百树堂厅堂有四道大门。据传,上世纪六十年代前每道大门上都悬挂着清朝时期的牌匾。第一道门上挂“大夫第”牌匾;入门走过长长的一段石板巷,来到第二道门,门上挂着“翰林”牌匾;进门后,从前院门边拾级而上几个石阶来到主院,门上挂着“进士”牌匾;到了后院,门上挂着“文魁”牌匾。后院正厅大门上挂的是清朝“三元及第”庚辰科状元陈继昌赠送的“鸿案恒春”贺寿匾。进入主院,正厅大门上高悬着“百树堂”牌匾。进入清静肃穆的厅堂,只见厅中枱案上的香炉香火鼎盛,显示着百树堂后人的人丁昌盛和对祖宗先辈的悼念。枱案后面几级台阶,原来是摆放各位祖宗先辈的功名牌位。只可惜上述牌匾和功名牌位在“文革”浩劫中大部分遗失。目前只寻找到“进士”、“文魁”、“鸿案恒春”等牌匾,并且残旧不全了。难能可贵的是在厅堂神厨上镶嵌的在清朝时的岭南山村绝对是稀有物品的浮刻有“百树堂”字体的玻璃片没有破坏。神厨两边柱上有一副楹联,上联:祖德念难忘忆当年创业遗经善果口碑犹载道。下联:孙谋贻不朽喜此日竭诚缵绪书香声价重连城。楹联对仗工整,寓意深刻。在主院和后院,一幅幅精美的木刻浮雕,工笔彩绘壁画,工艺精细别致,形象迫真,构思新颖。每幅画都表示一个典故,人文风情高雅而含意深刻,无不显示当年民间艺人的高超艺术。百树堂还是一座大夫第,大夫第即为大夫的府第。大夫的称号是由朝廷所赐封的。据古时旧制,官分卿、大夫、士三等。在清朝,正一品以下至五品,文官称大夫;六品至七品称郎。查梁氏族谱,百树堂的主人梁元三(1807~1893),字启科,号榜山(即榜山公)。曾任融县教谕,泗城府教授,保用知县,军功六品,都察院都事衔,诰封奉直大夫。平南县南北分治时任南河十六里总局董,地方名望。娶妻三房,生十一个儿子。这十一个儿子皆有官职,其中有四个当上京官,赏戴五品蓝翎有二人,在翰林院任职有二人。大儿子梁培,字祖保,号爱吾。清朝庚午科举人,先在修仁县当教谕,候选知县,后任都察院都事,赏戴五品蓝翎。有资料记载曾任兵部待郎巡抚广西兼理粮饷节制提督兵马。从这些资料看来,百树堂称大夫第,建镬耳形围墙大宅院(清朝等级森严,没有一定官职的人家是不能建镬耳楼的),悬挂“进士”、“翰林”匾以及清朝“三元及第”的桂林才子陈继昌贺匾,厅堂上有当时尚属稀品浮雕玻璃等物品就不足为奇了。
    十九、罗泉司马第
    在平南县寺面镇西北方向约3公里的地方,有一座方圆百里内最为耀眼的古建筑,那就是罗泉司马第。当地群众习惯称它为罗泉大屋。大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涓涓细流从屋前小溪欢快地流过,在远处群山,近处造型奇特的古松,阿娜多姿的翠竹映衬下,大屋更显得古朴、高雅。
    罗泉大屋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布局、结构非常严谨。建筑座向为子午线,由前、中、后三座和东西两个横廊及附屋、水榭花园组成,占地面积2150平方米。据当地人介绍,建该古屋的韦氏先祖,自幼聪明好学,棋、琴、书、画样样通晓。其在任官期间,特别钟爱建筑艺术,每到一处新地方,格外注重研究别人的建筑风格,积累了大量的建筑资料。辞官回家后,决定建一府第,以慰先祖。古屋从选择良时吉日破土到建成,历时四年半,耗资整整四个棺材的白银。
    罗泉古屋为砖、木、瓦结构,飞檐翘角。有屋脊的地方有浮雕,有木头的地方就有木雕,有墙的地方就必有壁面。浮雕结实厚重,富有力度。木雕精致流畅,情趣盎然。墙上壁画色泽丰富。这些花木虫草,人畜风情……构成了一座民间艺术博物馆,游人到此,纷纷赞叹叫绝。无不受到传统民间艺术的熏陶。
    二十、大桂山
    大桂山位于平南县东,在平南与藤县交界处,距县城约20公里,有简便公路直通景区,由丹竹镇往东平水库,乘船亦可达景区腹地。大桂山风景区,由大桂峡谷(俗称石巷)和峡谷附近的天然森林公园两个主景点,以及附近的东平水库库区、大桂林场、团罗茶场等景点组成。大桂峡谷在大桂山最深处,长约8公里,高约30米,两边是陡立的石壁,峡谷最窄处仅两三米宽,谷底为石面,泉水在石面上涓涓而流。人在峡谷穿行,踏着清凉的泉水,仰望崖壁,可见到各种绿藤怪树,奇草野花,还可听到各种陌生的鸟儿在山上发出悦耳的叫声。由于峡谷两边的石山高低不同,宽窄各异,在同一时向穿行,可以感到不同的天气变化,有时豁然开朗,有时见到万道金光从崖顶照射下来,遇到两边石壁最高,相距又最窄的地方,则觉得昏昏沉沉,雾气弥漫,这时在谷中往上看,则只见一线蓝天,因此当地百姓称它为石巷,又叫一线天。民国时期曾有土匪在此盘踞多年,凭着山势险峻,抗拒官兵剿捕,为害附近百姓。走出峡谷,登高而望,但见层峦叠嶂,尽是茂密的原始森林,间或也有人工种植的玉桂林杂在其中。秦川河从大桂山南端往东南流人东平水库,水库库区象一块狭长的明镜,镶在群山之中,在库区(人工湖)乘游艇漫游,附近山峦景色尽收眼底,挺拔雄奇的罗墨顶、皇极顶、三台顶几座峰峦,使游人留连忘返。
    二十一、巍巍东皇山
    东皇山位于县城的北部,马练、官成、思旺、国安的交界处,其大部分在思旺镇境内,光绪版《平南县志》记载“东皇山,在惠政里东北,高大雄峙,为一里保障。”惠政里即今思旺镇。主峰东皇顶,海拔1162米,东面悬崖陡壁,尖峰林立,风景秀丽。说它平凡也平凡,和鹏化山区的阿婆揽孙山、西山石崖、北帝山比起来,一点也不显眼。说它不平凡,除了其秀丽的风光外,还孕育了北河山区丰富的历史文化。东皇山的风景名胜,是藏在深闺人未识。
    二十二、鹰潭瀑布
    鹏化小坳的兆潭平湖如镜,潭口坝堤向下河泻下一扇银色的瀑布,这就是“鹰潭瀑布”,其壮观和巨响令人赏心悦目又惊心动魄。潭中一座石山拔江而起,顶端一怪石俨然一把鹰嘴临江悬壁伸出,一座天然巨鹰便栩栩如生屹立潭中顿守鹏化山小坳水口,并由它演绎着不平凡的神话和历史。这就是“鹰嘴岩”,其实,相传它就是大鹏鸟的化身。
    据说,过去鹰岩下的兆潭深不可测,潭底有洞与西江的沽雍滩相通,还说沽雍滩吞没的沉船曾在兆潭中浮出过。
    鹰岩的历史更不寻常。自古小坳一条路,只要有人在鹰岩把守,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据说,明末大藤峡瑶民起义时,官兵追剿瑶民在此吃过败仗;太平天国“花洲起义”时,清军和太平军也在此打过争夺战;日本进境时,兵临鹰岩也望而生畏,战马嘶鸣不前只好仓皇撤退。加上解放剿匪战争,鹰岩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谁也不会忘记,解放初期,解放军一五三师四六一团在进剿鹏化残匪时,在鹰岩一带与匪激战,因匪徒事先攻占鹰岩要塞,解放军-退入“暗冲”绝境。激战一昼夜,最后四六一团3个连200余人,除部分突围外,余下150多人全部落崖身亡或战死,没有一人投降,景况十分悲壮,可歌可泣!这就是震惊全国的“淡木之战”。对此,曾有个战后到鹏山工作的老同志写了一首《入鹏山》云:当年结伴入鹏山,小道弯弯云雾间;指点阴森松柏处,英雄洒过血斑斑。
    二十三、状元祠庙
    据《南汉书》载:梁嵩字子高,平南县鹏化里龙街村人,常读书阆石山中,南汉白龙元年殿试《荔枝诗》举进士第一(状元),官至翰林院学士。以时多虐政,献《倚门望子赋》乞归养母,汉主怜而许之,厚加赏赐。嵩固辞不受,独请蠲免本州一年丁赋。从之,嵩乘白马归里,至平南东濠河(今白马江)过渡溺殁。州人感德,建庙岁祀不绝。从此可见,梁嵩名垂青史不在学位,而在他的苦学精神和爱家乡爱人民的美德。
    梁嵩状元的故居遗址正座落在龙街村的桂花屯南坡上。在哪里已由当地政府及文化部门牵头集资兴建了两座两廊的“状元祠”。此祠金碧辉煌,其门联云:阆石出状元,苦学精神昭百代;龚州免丁赋,爱民功德炳千秋。祠内有状元和白马的巨大雕像,还有许多壁画及碑林石刻;其中有状元的诗和赋,也有当代知名人士的题咏,还将筹刻历代文人学士的诗词碑记等。
    状元祠对面的小山墩名为“士阁墩”,据说是状元命名的。“士”者,读书君子也;“阁”者,楼也。说在那里曾建有一幢状元读书楼;状元祠背后有个大岭坪,名为“跑马坪”,说是当年状元练马的场所,看台依稀可见。龙街小学所在地名叫“马候坪”,说是当年拴马等候状元启程之处。据村中父老说,不少地名都是梁嵩高中后才得名的:如“桂花屯”(又名“折桂村”)是“攀蟾宫折玉桂”之义;“龙街村”是“登龙门游金街”之谓。状元故居遗址已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二十四、举人祖居
    大山村上垌屯还完善保存着张凤楼举人的祖居。张凤楼,字汝翰,他的祖居在大山村的上垌屯,其故居却在蒙都村。他是清代光绪五年已卯科广西乡试第十名举人。中举后被委任到广西武鸣县当县官。岂料尚未到任,在旅馆候官期间不幸被贼寇谋杀。有才无寿,世人惋惜!其较有影响对联不少,其中一首:“敢言地位独高,元有解,经有魁,攀比相俟,龙化同掀三级浪;
    莫谓天荒难破,云可梯月可步,鹏抟飞出万重山。众口皆碑。鹏山的状元和举人,同样千古风流!二十五、曲犁坝
    大洲镇三荣村曲犁坝,自明天顺年间建成至今已有五百多年,一直保护着古城,同德,罗明等村的农田,被称为大洲镇“农田的保护者”和“古代农业的守望者”。 曲犁坝经受得住数百年洪水的冲击,这与工程设计技术密切相关。它斜截江水,好像支曲犁,犁尾摆在河西南上游,犁头摆在河东北下游,洪水来时阻力小;而且坝址选得适宜,堤基清理至岩石,坝的坡度适中,洪水过坝,水不袭坝脚。这些技术在今天的水利工程建设上,也有很多借鉴价值。
   



责任编辑:实习生向丁玲

红子仪 发表于 2016-10-1 21:42:5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平南县景点简介